當前中國不能輕言從經濟刺激政策中退出有三大理由:一是經濟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二是目前尚不存在通脹風險;三是社會投資尚未跟進。
在全球經濟企穩回升、顯露復蘇跡象的情況下,有關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問題廣受關注。在日前倫敦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與會各方一致認為,將繼續采取擴張性貨幣及財政刺激政策,等到經濟穩步復蘇之后再制定協調一致的經濟刺激計劃“退出”策略。
不匆忙選擇從經濟刺激政策中退出,這似乎已成為一種全球共識。中國也是如此。盡管國內對當前是否要結束經濟刺激政策仍存有一些爭論,但中國政府一再強調,中國仍將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在筆者看來,中國不匆忙選擇從經濟刺激政策中退出,或言繼續堅持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主要有三個理由。
理由之一是目前中國經濟的回升基礎還不十分穩固,且有可能會出現反復。這是我們不能輕言從經濟刺激政策中退出的最根本的原因。
從經濟回升基礎不穩固的方面來看,一是經濟增長的質量不高。由于政府投資過于注重投資的數量及缺乏監督,其增長質量遠不如私人投資,從而導致經濟的繼續增長基礎并不扎實。二是外部經濟仍比較脆弱。經合組織、IMF、世界銀行認為,經濟復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應依賴政府大規模支出和低利率的刺激,表明未來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尚不明朗。在外需得到明顯改觀之前,中國拉動經濟增長還得依靠政策刺激。
再從經濟刺激政策本身來看,中國出臺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及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本來就是一套“組合拳”,雖然首先著眼于保增長,但也含有“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之意,這不僅僅是為了應對一時之需,其根本目的是要把中國經濟增長從依賴投資和外需轉到依賴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上來,只不過在實施之初更偏重增長這一“極”而已。因此,經濟政策刺激目標的多元化,賦予了政策本身更大的調適空間,在經濟剛剛呈露復蘇跡象時也無需匆忙選擇退出。
理由之二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還不存在讓人生畏的通脹風險或壓力。
盡管主張應當讓經濟刺激政策及早退出的部分人士認為,過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泛濫,目前已發展成為一種可能的通脹壓力,這主要體現在股票和地產等資產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過快、以及近期豬肉和食品等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等方面上。
但筆者以為,貨幣政策固然應當關注物價和通脹,不過,僅憑可能的通脹預期來調整當前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理由似乎并不充足。這是我們為何要慎言中國應當及早從經濟刺激政策中退出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注意到,從目前A股股指大幅下挫及住房成交萎縮來看,率先上漲過快的資產價格正在“消腫”。而世界經濟復蘇仍將是緩慢、復雜的,但從供求關系看,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如國際油價和金價等出現大漲的可能性不大。同樣,隨著國慶和中秋節兩個節日的過去以及豬肉供應的充足,已連續12個星期出現反彈的豬肉價格應該會下降。
此外,雖然8月份的經濟數據還未出臺,但從7月份的經濟數據來看,CPI和PPI分別同比下降1.8%和8.2%,繼續加深的下跌幅度表明,我國經濟實際上正處于輕度的通縮之中。如果考慮到中國經濟還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即便8月份CPI的下降幅度縮小或轉正,這也并不預示著通脹已經或即將到來。
既然短期內不存在通脹壓力,再考慮到經濟回升的基礎不穩固,目前繼續堅持落實經濟刺激政策并無什么不當。
理由之三是在社會投資(包括民間投資)尚未大規模跟進的前提下,我們還不能輕言結束以政府投資為主的經濟刺激政策。
因為,中國經濟的真正復蘇與回暖,還在于中國經濟增長要轉向內生性增長機制。為此,我們還必須快速發展民營經濟,讓民間投資能夠接過政府投資之棒,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但是,目前這一條件還不具備。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投資不能缺少,經濟刺激政策也不宜選擇簡單的退出。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在目前中國經濟處在回升的關鍵時期,對政策抱著“見好就收”的這種想法,很可能會導致經濟出現反復,甚至再次陷入衰退。相反,我們還應當繼續保持經濟刺激政策的相對穩定,進一步鞏固經濟刺激政策的成果,以保證中國經濟的持久復蘇與增長。
【中華軸承網】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力求安全及時、準確無誤,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觀點贊同或 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本網轉載信息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電話:0571-5686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