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華爾街大型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以此為標志,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迅速席卷全球。有賴于各國政府及時攜手推出了一系列救市計劃,一年后的今天,全球經濟漸露復蘇跡象。
無論大小強弱,全球所有經濟體在危機中得到的教訓都是刻骨銘心的。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金融危機中,沉著應對驚濤駭浪,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教訓和機遇顯得更加珍貴。
金融危機對中國最直接的影響是,自2003年以來中國GDP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長速度不得不放緩,國民財富遭受難以估量的損失。為了刺激經濟,中央政府不得不背上9500億元的財政赤字;全球資產價格的大幅縮水,使得中國的海外投資蒙受巨大的賬面虧損;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面臨美元貶值的威脅;全球股市下挫,無論是投資A股市場還是購買QDII產品的投資者,都飽嘗市值蒸發的痛苦。
不過,中國在危機中獲得的經驗教訓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一是中國深刻認識到,超過50%的外貿依存度減弱了中國實體經濟抗擊危機的能力。出口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過高是經濟結構不平衡的根源,而金融危機恰好為結構調整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二是危機創造了促進全民消費的環境。當外需不值得期待的時候,擴大內需被寄予厚望。今年以來政府采取的完善社保體制、實施全面醫改、國有股劃轉社保基金,以及正在醞釀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是旨在增加居民收入、拉動消費之舉。
三是此次金融危機讓中國外匯儲備單一化的風險暴露無遺,也讓中國清楚地認識到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不足之處。中國加速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整是必然之舉,而中國倡導的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的建議,也有助于全球金融體系更健康。
四是危機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必然要求,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海外市場對于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作用的愿望更加迫切,而更為深遠的意義是,中國正加強對貨幣主導權的控制。
可見,金融危機中,中國雖然失去了一些財富,但是得到了寶貴的機遇。我們應主動把握機遇,趨利避害,掌好未來經濟平穩發展的方向舵。
首先是扎實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增強經濟活力。金融危機帶來的轉型機遇是數萬億財富損失換來的,中國必須扎實推進這一進程。要清醒認識到轉型過程中會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也會遇到方方面面的難題,但無論如何都需要毫不遲疑地堅定推行,各方戮力同心,將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產業升級、打破壟斷等工作落到實處。
其次是抓住機遇大膽走出去。這既包括中國的主權貨幣,也包括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盡管近期各種各樣的貿易保護主義頻頻抬頭,但是無論是歐美的去杠桿化,還是亞洲的去產能化,都意味著全球需求短期內難以恢復,因此,無論是企業并購,還是資源品、核心技術等的交易價格會相對便宜。中國企業需要在通脹來臨之前果斷出擊。
再次,儲備人才是第一要務。在海外并購的失手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上的巨虧已經充分暴露了國企人才短缺的劣勢,中國經濟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離不開高素質人才,而當下正是實施全球人才儲備戰略的好時機。
最后,必須加強風險監管。需要時刻牢記的是,面對國內的巨量信貸,以及眾多企業的海外投資,我們必須加強風險監管。畢竟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最大、最直接教訓還是對風險監管的忽視,在保障激發創新的前提下,加強風險監管,將是中國遠離危機的強有力保障。
【中華軸承網】部分信息來自互聯網,力求安全及時、準確無誤,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觀點贊同或 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本網轉載信息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電話:0571-5689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