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9時,云和縣興昌軸承有限公司突然停電。 短短十幾分鐘后,誠創、軍達、天達等位于周邊的所有軸承公司老總,都趕到了興昌公司,一起幫著想對策、出點子。
“都是一家人,誰遇到問題都該幫把手。”軍達公司總經理楊建軍如是說。
這個“一家人”的說法,并非客氣話。事實上,云和軸承行業內部已經形成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緊密聯系——你的產量降低、我的出貨量也會隨之減少;你的生產線停運,我的產品就很可能積壓。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今年上半年,云和軸承行業總產值逾1.24億元,接近去年全年的總值,增幅達85%。
在驚人增速的背后,是一支揚帆起航不久的大型聯合艦隊。從過去的單打獨斗到如今的抱團突圍,云和軸承行業用這幾個簡單的數據,干脆利落地詮釋了攏指成拳后的強勢爆發力。
人才流失倒逼軸承行業內部自律
“我辭職。”
談起過去最讓自己擔驚受怕的事,云和縣和一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柳世平,笑著說出了這句在兩年前常常會聽到的話。
在有著二十多年軸承發展史的云和縣,密布著大大小小58家軸承企業,工人們抱著“技術鐵飯碗”,常常一不順心就跳槽。
“企業制定了廠紀就必須遵守,但以前如果要處分違規工人,人家立即就辭職不干了!绷榔秸f,這種經常性的人員流動使每家企業都曾為此焦頭爛額,“有時候一個組長跳槽,十幾號人的技術團隊全都一起‘跑路’,導致整條生產線都得跟著停。”
技術工人的頻繁跳槽和批量跳槽,促使云和軸承企業召開了第一次“圓桌會議”,組建了云和縣軸承行業協會。“當時軸承企業都是‘散兵游勇’,彼此聯系很少,但大家都覺得這么下去會難以生存,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云和縣經貿局副局長李建敏說。
不許互挖墻腳;如有曾在其他企業任職的工人前來求職,需先征求原企業主意見;行業共同出資培訓員工,實現資源共享;行業內企業同工同酬……正是這份措辭略顯粗糙的“自律公約”,掀開了云和軸承行業的嶄新一頁。
組建行業協會、簽訂自律公約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真正實現自律。事實上,此前許多行業都曾開展過類似的活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總是出現“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情況。
“完全依靠企業自覺行事是不現實的,關鍵是要形成一種相互牽制、相互促進的良性氛圍。”李建敏一語中的。以“制止惡意跳槽”為切入點的自律公約,具有便于企業互相監督的強效執行力,很快就從源頭解決了軸承企業工人隊伍不穩定情況。
利益共同體背后的“互助潛規則”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云和縣誠創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華高,用這充滿“江湖義氣”的八個字,來形容云和軸承行業市場資源共享、相互介紹客戶的現狀。
一個最新的例子是,誠創公司的技術總監柳希景,最近正忙著在和一公司當“義工”,協助和一的技術員李江進行生產線編程改造。而李江則常常剛忙完手頭的活,又匆匆趕往天達公司的生產車間幫助調整機床。
“技術支援,在行業內部只是一個電話的簡單小事!痹坪涂h云圣軸承保持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躍平如是說。曾以600萬元高價從日本引進最新流水線的云圣公司,在經過三年技術攻關研制出同類設備后,也同樣慷慨地與老鄉同行們“技術資源共享”。
這種親如一家的團結,源自自律同盟連結后所形成的“樹狀互利關系”。
云和軸承業主打內外套圈、保持器和鋼球這“四大件”!按騻比方,這些產品就像碗筷一樣密不可分,要是客戶買了套圈,自然就要買相同數量的鋼球,如果各做各的生意,誰都不可能做大做強,大家必須相互扶持、共同配合,因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毙烊A高說。
以制定自律公約為契機走到一起的云和軸承企業,開始互通業內信息,甚至相互介紹客戶。很多原本實力較弱的企業,也靠著“大哥”們你幫一點忙我搭一把手,越級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剛投產的時候,控制產品質量經驗不足,骨干企業的老大哥就會過來手把手地教!碧爝_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偉榮的這席話,道出了云和軸承行業內部的“互助潛規則”。
規避內耗謀劃“行業航母”藍圖
“如果今天你用100萬的價格,搶了同行120萬的訂單,同行企業會馬上孤立你,你根本找不到肯跟你一起做配套產品的合作伙伴,拿下單子又有什么用?今后還怎么可能發展?”
李建敏用直白的語言,道出了云和軸承行業內部自律得以全面實現的根本原因。
相比那些即便訂立了公約也不得不時刻面對“逐利心理”和“職業道德”雙重挑戰的行業,云和軸承企業擁有了更多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造的時間和空間。企業主所要評估的重點,不過是產品質量和性能的不斷提升。
正因為如此,云和軸承近年來在國內聲名鵲起。前不久考察了云和軸承系列產品的洛陽軸承研究所開發部長扈文專,用“國內一流”這四個字,為云和軸承業發展下了一個嶄新的注腳。在這個目前我國最權威的軸承研發機構中,有不少專家已經應邀成為云和軸承企業的“技術支援”。
“以現有合作基礎考量未來發展,最理想的走向,是大家集體投資建立一個大型領頭羊企業,在國內軸承市場上獲得真正的發言權!痹谠剖ス静稍L時,吳躍平提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構想。
而在由軸承行業協會負責人柳世平掌舵的和一公司,記者也聽到了類似的發展創意——云和軸承不缺技術、不缺設備,獨缺一家足以信步國內市場的“重量級”企業,“合力合資做大做強,將會是云和軸承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支“集團軍”攻城略地的勝利版圖,仍將不斷加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