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球性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鋼材市場需求處于極大的萎縮狀態中。而在經濟危機背景下顯露出的鋼鐵產能過剩,則成為中國鋼鐵產業至今最惹眼的現象之一。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內大中型鋼企今年以來利潤持續走低,大大低于工業行業平均5%的銷售利潤率。
筆者調查發現,國內平安挺過金融危機的鋼企多數都發展了自己的“副業”,這些“副業”為鋼企提供了一定的利潤。這種看似“本末倒置”的做法,昭示著企業已經在做著轉型的準備,不再“以鋼為綱”,雖然仍面臨一些問題,但許多鋼企已對解決產能過剩、原材料成本高漲等難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提起鋼鐵,就讓李建(化名)不住的唉聲嘆氣。“鋼鐵如同雞肋,留著沒用,扔了可惜。”李建說。
李建的鋼廠今年截止到目前虧損額超過5000萬元,靠自己旗下的“副業”房地產盈利2億元,才把鋼廠支撐了下來。
李建告訴筆者,“自己的鋼廠產能超過50萬噸,在圈內也算有點知名度了,但沒有‘副業’支撐,單靠鋼鐵主業實在難以為繼。不僅僅是民營鋼廠,那些大鋼廠要是沒‘副業’的話,財務報表會更加難看。”
據筆者調查了解發現,國內鋼廠上半年的盈利更多來自于非主業,同時對上下游以及相關產業的布局也帶來相關收益。
另據筆者不完全調查,今年三季度,多家以鋼鐵為主業上市的鋼廠出現了利潤大滑坡。三季度,濟鋼虧損1.87億元,萊鋼股份虧損2.32億元,首鋼凈利潤同比下降24.84%,包鋼凈利潤下降96.9%。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比4月份環比下降17.9%,6月份比5月份環比下降37.77%,7月份又比6月份環比下降54.24%,8月份實現利潤38.1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55%。
鋼廠利潤被進口鐵礦石吞噬
必和必拓上一財年鐵礦石稅前利潤就高達60億美元。而今年1至8月納入統計的77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579.18億元,合美元僅有87億
“鋼材消費市場并未恢復,從今年1月至9月,進口鐵礦石的價格一直再漲,逼著我們只能漲價,但鋼材卻賣不出去,這是虧損的最大原因。”李建表示。
李建的鋼廠生產出來的鋼材有近15000噸分別壓在了工廠的倉庫和貿易商手中。
在李建組織的一場“飯局”上,他邀請來的貿易商“酒后吐真言”,甚至央求李建不要再壓貨給貿易商了,因為鋼材按照當前的價格根本賣不出去。
而南京鋼鐵集團董事長兼CEO楊思明曾公開表示:“我現在最怕鋼材價格上漲,因為我們鋼廠從原來的老板已經淪落成礦山的打工仔了。”
按照以往慣例,鋼廠每次提高鋼材出廠價格,都將獲得更高的利潤,如今,隨著年初“三大礦山巨頭”改變鐵礦石定價機制,實行季度指數定價后一切就變了。
南京鋼鐵的一位高層向筆者表示,只要漲價,進口鐵礦石的價格就會跟著漲,鐵礦石漲價幅度差不多是鋼材漲價幅度的1倍。
同樣受制于較高的進口鐵礦石成本,華菱鋼鐵前三季度虧損達到了14億元。華菱鋼鐵稱,巨虧的主要原因是控股子公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經營虧損。
華菱漣鋼市場部的一位分析師向筆者透露,主要是進口鐵礦石成本難以控制。由于近兩年來未能妥善處理與海外鐵礦石供應商的長協鐵礦石供應關系,導致華菱漣鋼鐵礦石長協礦比例逐年降低至40%左右,鐵礦石成本明顯偏高;同時,在二季度鐵礦石處于年內最高價格時采購了大量鐵礦石,并于三季度到貨使用,影響三季度鐵礦石成本。
從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礦山公司今年的業績看,他們都在鐵礦石業務上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僅必和必拓上一財年鐵礦石稅前利潤就高達60億美元。而今年1至8月納入統計的77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579.18億元,合美元僅有87億。
據了解,2003年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平均價格是每噸240元,今年是每噸1014元,國內焦煤也從原來的平均每噸300元暴漲到現在的每噸1530元,但是國內鋼材平均價格只有4263元,只有2005年的1.15倍。
根據中鋼協的數據,1—8月,77戶納入統計的大中型鋼企實現利潤579.18億元,銷售利潤率2.92%,大大低于工業行業平均5%的銷售利潤率。
近日,多家鋼廠透露,已收到來自力拓、必和必拓以及淡水河谷給出的最新報價函,從10月份開始供應的鐵礦石價格下調10%,這是“三大礦山”今年以來首次下調價格。
“如果內需拉動不起來,單單靠10%的礦價降幅是救不了鋼鐵企業的。”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專家也指出,在此次季度價格下跌之前,鐵礦石價格一路飆升。即便在跌價后,鐵礦石價格仍將比去年水平高近120%。所以,今年第四季度,中國鋼鐵企業仍舊要不停地消耗之前的高成本鐵礦石,鋼廠的盈利能力不會提高。
副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南鋼5月份在安徽收購了安徽金黃莊礦業有限公司49%的股權,1年95萬噸產量的小礦山,但盈利能力就已經要占到整個南鋼盈利的一半以上
與鋼廠主業利潤下降相對應的是,國內多家鋼廠在“副業”上采取了多點布局并取得了不錯的利潤。
楊思明表示,在鋼鐵主業持續無法獲得良好業績的局面下,南鋼已經決定在依托主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非鋼產業,比如礦業、貿易、鋼材深加工以及期貨交易。
南鋼5月份在安徽收購了安徽金黃莊礦業有限公司49%的股權,1年95萬噸產量的小礦山,但盈利能力就已經要占到整個南鋼盈利的一半以上。
“礦山和鋼廠現在是一個上天堂一個下地獄,鋼鐵產業鏈的利益分配已經嚴重失衡了,我所了解的一家管理不錯的大鋼廠今年虧損已達到20多個億。南鋼集團去年8億元的盈利,但有一半來自公司在安徽投資的這個小礦山,大鋼廠賺錢不如一個小礦山啊!”楊思明說。
上述南鋼高層向筆者透露,南鋼也在積極尋找海外礦山投資機會,目前正在商談幾個海外投資合作項目。今后要把“副業”當成主業來做,未來可能會拿出超過10億元的金額來做大“副業”。
在武漢鋼鐵集團,盡管進口鐵礦石已經不再成為武鋼最頭疼的問題,但武鋼卻一點也沒有“放松”發展“副業”。
武鋼戰略研究室主任魏建新告訴筆者,武鋼的干熄焦項目除了為武鋼提供焦炭,還有生產蒸汽和發電的“副業”。目前武鋼已建和在建的干熄焦設備達到5套。
根據測算,該項目每年能發電2700萬度,蒸氣621960噸。電能統一輸送到國家電網,蒸汽則為生產和生活設施供暖。
早在2001年,首鋼的非鋼產業就已經占據了其利潤整體的“半壁江山”。
相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為止,首鋼集團已經建立起了采礦、機械、電子、建筑、房地產、服務業、海外貿易等多種行業,在鋼鐵主業之外建立起了廣泛的非鋼產業,創造著巨大的經濟效益。
首鋼研究院一內部人士向筆者透露,首鋼的遷安礦區、秘魯鐵礦等原料基地,2010年成品礦產量達到1900萬噸;自產煤炭620萬噸,鉬精粉4000頓,合計銷售收入將達到180億元,比2005年增長1倍以上;冶金成套設備和大型電機、汽車空調器等核心技術和優勢產品2010年銷售收入將達到131億元,比2005年增長1.47倍。
發展“副業”也并非大企業的特權。據筆者了解,李建除了擁有房地產外,還有著其他打算。
“鋼結構項目、風力發電項目、精密鑄造項目等,我都想去嘗試嘗試。在當前形勢下,企業需要通過多元化發展來規避市場風險。”李健說。
上述南鋼高層表示,自金融危機以來,很多家鋼廠都在喊著虧損,而實際上卻平安度過危機,“副業”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警惕資金過度流向金融業
目前鋼鐵產能相對過剩,工信部又不允許建新項目,鋼廠手中的現金需要找到投資出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型鋼廠涉足金融業的需求更加迫切
一位接近寶鋼的人士向筆者表示,到目前為止,寶鋼已經在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基金等不同的金融領域廣泛涉足,投資近百億元,參股對象包括建設銀行、浦東發展銀行、交通銀行、華泰財產保險公司、福建興業銀行等。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認為,現在寶鋼的鋼鐵主業在整個業務構成中占比不斷下降,而非鋼業務利潤明顯高于主業,這既可以使得寶鋼在主業低盈利甚至負盈利環境下生產,也可以為其鋼鐵主業的橫向擴張輸血。
根據資料,在寶鋼的業務構成中,非鋼業務自2005年起持續上升,2009年寶鋼股份的投資收益就高達9.53億元,占該年度凈利潤的1/6強。
“武鋼在金融市場上的表現不遜于寶鋼。”魏建新說,武鋼先后兩次向金融業投資,先是參股長江證券,后與聯想、武漢城投集團共計投資12.7億股參股漢口銀行,使漢口銀行股本總額達到35.18億股,武鋼成為漢口銀行的第二大股東。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稱,目前鋼鐵產能相對過剩,工信部又不允許建新項目,鋼廠手中的現金需要找到投資出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型鋼廠涉足金融業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國的鋼鐵出口在2009年以來幾乎停滯;中國的鋼產能是6.4億噸,但2008年和2009年的實際需求在5億噸左右,大約25%至30%的產能出現了過剩。
該分析師表示,應當警惕資金從實體產業過度流向金融業,實體產業是根基,資金被過度抽走,無異于釜底抽薪。金融業存在著諸多不確定的風險。鋼廠把資金投向金融業后,一旦再次遭遇金融危機,很可能損失慘重。另外,把資金投出去后,鋼廠手中的流動資金將會面臨缺乏的情況,無法應對突發情況。
華東一大型鋼廠的中層也表示了擔憂,中國的鋼廠都有囤積鐵礦石的傳統,在未來進口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時,一旦沒有充足的資金,將會很被動。一旦國家解除對新建項目的限制,資金如果不能買上回籠,未來將喪失大片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