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網訊,最近,英國《衛報》援引美國“棱鏡”情報監視項目曝光者斯諾登提供的文件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35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更有相關人士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局曾于2011年前后向日本政府提出,希望日方協助監聽通過光纜傳輸的電子郵件及電話等個人信息。美國信息安全的雙重標準再次讓世人一片嘩然,接二連三的竊聽事件,讓人們不得不重視信息安全問題。、英特爾、蘋果、Oracle、微軟)面前我國的信息安全形同虛設。據稱美國的IT公司參與了我國幾乎所有大型信息系統項目的建設,涉及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軍警等要害部門的信息系統建設,以及電信運營商的骨干網絡基礎建設,并把持著所有超級核心節點,而微軟、Google和蘋果則掌握了我國的操作系統份額,微軟的office辦公軟件長期在國內處于統治地位。毫無疑問,這些都為美國監控我國信息提供了便利。水平飛速發展,部分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華為、中興等一批本土企業已有能力承載網絡建設和安全運營,不妨借鑒美國經驗做法,適時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政府、央企、軍方等重要部門采購國產化網絡設施作出明文規定,確需采購國外產品的,則需要對產品進行嚴格審查。
與此同時,對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此類新技術,需要在出臺相應的技術標準時更加重視安全問題。實際上,國內通信企業早些時候已經開始正視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有不少利用國內廠商設備替代美國公司設備的成功案例。眼下一些專家正呼吁盡快利用網絡升級和改造的機會替代美國產品。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棱鏡門”、“竊聽門”給我們放映了一部現實版的信息諜戰大片,再次提醒我們,在使用從歐美進口,沒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軟硬件產品的同時,談信息安全只是癡心妄想。科技無國界、地球村只是美好的傳說,國家之間的競爭和暗戰卻無時無刻不在,當我們正享受海外科技巨頭帶來的美好科技體驗時,卻沒有注意自始至終有一雙眼睛在盯著我們,可以時刻窺探國家的隱私。
當然,筆者并不是鼓吹排外,只是希望我們應該有一種覺醒和緊迫感:在涉及核心安全的技術方面,能夠加快研發,早日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在重要部門的設備方面,盡快實現完全國產化,特別是核心部門要采用國產產品,這在歐美國家也是慣例,如美國《購買美國產品法》規定,除例外情況,聯邦政府機構在采購供最終使用的產品時,必須購買美國產品。
正如瑞星安全專家指出,只有有形的產品和無形的制度相互配合,才能避免核心機密被類似的“棱鏡”項目所窺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