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廠里很多崗位都缺人,最緊缺的還是設備操作工都是規上企業,1000人左右的廠子,缺口估計有200人~300人今年全國兩會上,一則智能制
“廠里很多崗位都缺人,最緊缺的還是設備操作工”“都是規上企業,1000人左右的廠子,缺口估計有200人~300人”……今年全國兩會上,一則“智能制造領域缺工程度加大”的新聞引起了制造業代表委員的關注。針對智能制造領域“越智能越缺人”的現象,代表委員表示,智能制造迫切需要一場人才供給側改革。(據3月5日《工人日報》)
借助媒體報道來看,“智造”一線用工形勢緊張主要表現在,雖然智能制造相關專業在院校里比較受歡迎,但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工業機器人(9.870, -0.27, -2.66%)系統操作員等智能制造崗位卻登上“最缺工”榜單。根據人社部的統計預測,到2025年,智能制造行業人才需求將增加至900萬人,缺口也將擴大到450萬人。
智能制造補足人才短板是亟待重視起來的課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仍然是基礎性工作。據專家表示,職業院校里智能制造相關專業的火熱是相對的,橫向來看,制造業的吸引力仍然不足,學生規模仍然偏小。對此,不僅國家層面要重視職業教育,地方政府也應該強化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加快培養適應工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創新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也值得實踐。今年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就表示,培養智能制造人才,要創新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落實產教融合激勵政策,在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實現突破。其實,2019年國家相關部門就出臺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而在試點成熟的基礎上,也希望產教融合激勵政策更完善。
企業應該重視人才的培養。生產一線上,越來越多的生產工藝、環節、生產線乃至整座工廠,正加速向“智造”轉變,一些院校培養的制造業人才進廠后還面臨著二次培訓問題,這也說明,對于人才的培養不能只依賴學校,對于企業也應該將人才素質的提升放到重要的位置,通過持續對人才的培訓與培養,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對職業教育也應規避偏頗認知。據悉,智能制造成為當前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要目標,也成為制造業人才教育培養的一大熱點,與之相關的專業受到學生青睞。近年來,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高校院所,都瞄準現實需求,傾力發展智能制造專業。應該看到,職業教育是以技能、實踐和就業為導向,絕非是“低人一等”。
不必諱言,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技術工人的技能必須跟隨技術發展的需求。而“越智能越缺人”現象也并非是難以紓解之題。正如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制造業需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進行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當然,從勞動者的角度來講,也應該認清發展形勢,結合自身補足短板,這也是實現長足發展的根本。
借助媒體報道來看,“智造”一線用工形勢緊張主要表現在,雖然智能制造相關專業在院校里比較受歡迎,但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工業機器人(9.870, -0.27, -2.66%)系統操作員等智能制造崗位卻登上“最缺工”榜單。根據人社部的統計預測,到2025年,智能制造行業人才需求將增加至900萬人,缺口也將擴大到450萬人。
智能制造補足人才短板是亟待重視起來的課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仍然是基礎性工作。據專家表示,職業院校里智能制造相關專業的火熱是相對的,橫向來看,制造業的吸引力仍然不足,學生規模仍然偏小。對此,不僅國家層面要重視職業教育,地方政府也應該強化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加快培養適應工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創新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也值得實踐。今年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就表示,培養智能制造人才,要創新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落實產教融合激勵政策,在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實現突破。其實,2019年國家相關部門就出臺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而在試點成熟的基礎上,也希望產教融合激勵政策更完善。
企業應該重視人才的培養。生產一線上,越來越多的生產工藝、環節、生產線乃至整座工廠,正加速向“智造”轉變,一些院校培養的制造業人才進廠后還面臨著二次培訓問題,這也說明,對于人才的培養不能只依賴學校,對于企業也應該將人才素質的提升放到重要的位置,通過持續對人才的培訓與培養,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對職業教育也應規避偏頗認知。據悉,智能制造成為當前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要目標,也成為制造業人才教育培養的一大熱點,與之相關的專業受到學生青睞。近年來,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高校院所,都瞄準現實需求,傾力發展智能制造專業。應該看到,職業教育是以技能、實踐和就業為導向,絕非是“低人一等”。
不必諱言,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技術工人的技能必須跟隨技術發展的需求。而“越智能越缺人”現象也并非是難以紓解之題。正如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制造業需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進行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當然,從勞動者的角度來講,也應該認清發展形勢,結合自身補足短板,這也是實現長足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