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兩年來,新一代電信網絡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而在電信設備標準化、模塊化的趨勢中,最受人們關注的技術就是基于PICMG3.0規范的ATCA。從去年由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PICMG/P.R.C與凌華科技集團共同主辦的中國第三屆PICMG技術年會到今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技術年會,都把ATCA作為了一個重要的議題。
而在ATCA之前,發展了十余年、基于PICMG2.0規范的CompactPCI曾經倍受關注。但在電信領域,cPCI的推廣并不順暢,僅在一些邊緣應用(如增值業務)中獲得一些份額。可是,作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計算平臺,CompactPCI技術在其他行業卻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軍工、航天、交通、石油、高性能測量測試領域等等。
在第四屆PICMG技術年會舉辦前夕,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的凌華科技高層接受了中國工控網的專訪,暢談了ATCA和cPCI在國內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記者:ATCA在凌華科技的推動下有了較高的知名度,請問,如今電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供應商對ATCA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如何?
劉鈞:凌華科技是三年前開始推ATCA這個架構的。眾所周知,凌華希望在整個工業電腦產業里,把自己塑造成Advanced Technology(創新科技)應用的第一大廠商。實際上,凌華科技的CTO Jeff先生(Jeff Munch,PICMG3.0委員會主席,凌華科技集團首席技術執行官)就是ATCA規格標準的一個制定者,由他負責帶領著整個規格的制定。
正因為此,凌華在很多ATCA的產品上,做到了業界領先。在國外,如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凌華科技因為在ATCA技術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已經跟很多電信大廠開始了合作,但是由于產品出來的時間并不是很長,所以很多應用都是在選型的過程當中,或者在驗證測試過程中,真正的產品銷量還沒有快速上漲。目前,凌華在技術上合作的專案有10—11個,但主要是國外廠商。
在國內,在凌華科技和國際知名廠商的大力推廣下,很多大的廠商,比如華為、中興都開始采用ATCA規格。所以說,凌華在國內剛開始切入ATCA產業的時候,更多的是在樹立公司的形象、進行技術的推廣,扮演市場教育的角色,在實質的產品銷售方面成長并不多。我們認為,在中國,大概一年到兩年以后,等到大的電信設備提供商的系統做得穩定一點之后,開始會有一些二線的設備商跟進,這是我們的生意開始的時機。
徐鵬:我剛剛接任凌華中國電信網絡事業部的負責人。凌華是在三四年前開始在電信、網絡行業做相關產品推廣的,一開始是以推廣cPCI為主,那時是從產品的角度看應用。這兩年,隨著凌華科技CTO Jeff先生執掌凌華的研發中心,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了電信級的Computing究竟為什么樣的規格。這幾年,凌華在臺北和美國的研發基地在產品開發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正是這種貢獻讓凌華積累了同行所不具備的能量,相信這種能量可能在未來的兩三年讓各位看到現實。其中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我們開始從電信應用這個角度往回看我們的技術規劃,我們到底能給客戶提供怎樣的應用和服務級的產品?因此,凌華開始跟國內的大廠如中興、華為進行合作,同時還跟一些致力于ATCA周邊的合作伙伴進行聯合。實際上,不管是從平臺設計開發產品看應用,還是從電信級的應用往回看,我們的目的是給電信提供一個符合要求的電信級的電腦產品。
記者:我曾經參加過Intel的一個活動,當時Intel成立了一個模塊化通信解決方案實驗室。Intel特別重視模塊化通信,他們認為ATCA是模塊化通信中最有用武之地的技術。我看到在參與的名單當中有凌華,不知道你們怎么看待這個事情,這個實驗室對凌華推動整個ATCA發展會不會起到一定作用?
劉鈞:這個實驗室從規劃、成型到最后開始運作,凌華都參與了意見和想法,凌華也是唯一一個有比較完整的平臺產品放在其中展示的廠商。我想,當初這個實驗室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讓電信運營商看到,這是一個模塊化通信的架構,模塊化同時代表了標準化、標準架構,而標準架構就是多供應商的架構。
作為Intel在國內最重要的ATCA合作伙伴之一,凌華在Intel的戰略合作伙伴里面,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跟Intel之間的互動關系也非常好。
陳章泰:我在臺北曾經做電腦平臺產品開拓發展的顧問,和美國的開發團隊一起工作。兩年前,我們開始跟Intel很密切的討論ATCA。真正開始做ATCA開發是從去年年初。不管在美國,還是在國內的實驗室,我們都參與了很多意見。在利用凌華的產品進行搭配方面,我們與Intel亞洲的ATCA工程師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于ATCA在國內的情況,我們的看法是,第一線廠商如華為、中興的企圖不在于ATCA板卡,其目的是整合他們的電信設備。除此以外的二線廠家,他們需要的則是一個平臺,這就需要有廠家來提供交換板、ATCA機箱等,我們與他們就會有合作的機會。凌華更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可以做所謂的整合性的服務。配合我們在ATCA、SBC方面的先進技術,還有跟英特爾策略開發這方面的優勢,整合性的服務是我們對ATCA用戶最有價值的一個地方,這是凌華的一個方向。
劉鈞:凌華的整合性服務,指的是工業應用平臺,或者叫工業應用電信平臺,不只是一個板卡,如果把整個平臺做好的話,必須要有一個整合性的服務,這里面就有很多很細的東西。
記者:在電信領域,為什么在主流應用中很少提到模塊化電信平臺
劉鈞:如果在五年前,做電信的人根本不理會做電腦的。理由是電信里面根本沒有電腦,其核心的技術里面根本不需要有電腦,只有在服務端才有,比如在CIM、查號臺才用電腦。傳統的電信傳遞的是聲音,核心是交換,而這種語音的交換是無需高速支持的。但是現在的電信不只是聲音和固網,3G出來以后,需要傳輸的是影像、數據,需要經過很多復雜的運算。所以新一代的電信,伴隨電腦的需求越來越多,這就是IT和電訊的融合!
記者:在ATCA之前,凌華主推的是cPCI,從去年開始,凌華在PICMG年會上的主題改為ATCA,其中的原因是不是因為cPCI在電信應用中受挫了?如今放棄大規模地推廣cPCI,是不是意味著cPCI在比如工控、量測中的應用比較成熟了?
劉鈞:我不認為cPCI受挫! cPCI的整個架構模式非常象VME總線,它是歐規卡的模式,所以cPCI出來后,所有人第一個感覺就是它與電信設備非常相近。其實這其中有一個誤區,在設計這個產品的時候,是從電腦的角度出發的,而不是從電信的角度。所以當產品開始運用到電信領域里的時候,發現很多指標是不能滿足需求的。其實,電信應用的發展比當初電腦發展的速度要快,電腦當初從286、386、486這樣前進的,電信現在是2.5G、3G,出了聲訊、影像,其中要求最高的就是它的頻寬和速度。以CompactPCI這個架構,應用在電信領域,要求的交換速度、頻寬從百兆、千兆到十千兆,是不能夠滿足電
而在ATCA之前,發展了十余年、基于PICMG2.0規范的CompactPCI曾經倍受關注。但在電信領域,cPCI的推廣并不順暢,僅在一些邊緣應用(如增值業務)中獲得一些份額。可是,作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計算平臺,CompactPCI技術在其他行業卻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軍工、航天、交通、石油、高性能測量測試領域等等。
在第四屆PICMG技術年會舉辦前夕,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的凌華科技高層接受了中國工控網的專訪,暢談了ATCA和cPCI在國內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記者:ATCA在凌華科技的推動下有了較高的知名度,請問,如今電信運營商和電信設備供應商對ATCA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如何?
劉鈞:凌華科技是三年前開始推ATCA這個架構的。眾所周知,凌華希望在整個工業電腦產業里,把自己塑造成Advanced Technology(創新科技)應用的第一大廠商。實際上,凌華科技的CTO Jeff先生(Jeff Munch,PICMG3.0委員會主席,凌華科技集團首席技術執行官)就是ATCA規格標準的一個制定者,由他負責帶領著整個規格的制定。
正因為此,凌華在很多ATCA的產品上,做到了業界領先。在國外,如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凌華科技因為在ATCA技術上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已經跟很多電信大廠開始了合作,但是由于產品出來的時間并不是很長,所以很多應用都是在選型的過程當中,或者在驗證測試過程中,真正的產品銷量還沒有快速上漲。目前,凌華在技術上合作的專案有10—11個,但主要是國外廠商。
在國內,在凌華科技和國際知名廠商的大力推廣下,很多大的廠商,比如華為、中興都開始采用ATCA規格。所以說,凌華在國內剛開始切入ATCA產業的時候,更多的是在樹立公司的形象、進行技術的推廣,扮演市場教育的角色,在實質的產品銷售方面成長并不多。我們認為,在中國,大概一年到兩年以后,等到大的電信設備提供商的系統做得穩定一點之后,開始會有一些二線的設備商跟進,這是我們的生意開始的時機。
徐鵬:我剛剛接任凌華中國電信網絡事業部的負責人。凌華是在三四年前開始在電信、網絡行業做相關產品推廣的,一開始是以推廣cPCI為主,那時是從產品的角度看應用。這兩年,隨著凌華科技CTO Jeff先生執掌凌華的研發中心,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了電信級的Computing究竟為什么樣的規格。這幾年,凌華在臺北和美國的研發基地在產品開發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正是這種貢獻讓凌華積累了同行所不具備的能量,相信這種能量可能在未來的兩三年讓各位看到現實。其中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我們開始從電信應用這個角度往回看我們的技術規劃,我們到底能給客戶提供怎樣的應用和服務級的產品?因此,凌華開始跟國內的大廠如中興、華為進行合作,同時還跟一些致力于ATCA周邊的合作伙伴進行聯合。實際上,不管是從平臺設計開發產品看應用,還是從電信級的應用往回看,我們的目的是給電信提供一個符合要求的電信級的電腦產品。
記者:我曾經參加過Intel的一個活動,當時Intel成立了一個模塊化通信解決方案實驗室。Intel特別重視模塊化通信,他們認為ATCA是模塊化通信中最有用武之地的技術。我看到在參與的名單當中有凌華,不知道你們怎么看待這個事情,這個實驗室對凌華推動整個ATCA發展會不會起到一定作用?
劉鈞:這個實驗室從規劃、成型到最后開始運作,凌華都參與了意見和想法,凌華也是唯一一個有比較完整的平臺產品放在其中展示的廠商。我想,當初這個實驗室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讓電信運營商看到,這是一個模塊化通信的架構,模塊化同時代表了標準化、標準架構,而標準架構就是多供應商的架構。
作為Intel在國內最重要的ATCA合作伙伴之一,凌華在Intel的戰略合作伙伴里面,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跟Intel之間的互動關系也非常好。
陳章泰:我在臺北曾經做電腦平臺產品開拓發展的顧問,和美國的開發團隊一起工作。兩年前,我們開始跟Intel很密切的討論ATCA。真正開始做ATCA開發是從去年年初。不管在美國,還是在國內的實驗室,我們都參與了很多意見。在利用凌華的產品進行搭配方面,我們與Intel亞洲的ATCA工程師有著密切的配合。關于ATCA在國內的情況,我們的看法是,第一線廠商如華為、中興的企圖不在于ATCA板卡,其目的是整合他們的電信設備。除此以外的二線廠家,他們需要的則是一個平臺,這就需要有廠家來提供交換板、ATCA機箱等,我們與他們就會有合作的機會。凌華更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可以做所謂的整合性的服務。配合我們在ATCA、SBC方面的先進技術,還有跟英特爾策略開發這方面的優勢,整合性的服務是我們對ATCA用戶最有價值的一個地方,這是凌華的一個方向。
劉鈞:凌華的整合性服務,指的是工業應用平臺,或者叫工業應用電信平臺,不只是一個板卡,如果把整個平臺做好的話,必須要有一個整合性的服務,這里面就有很多很細的東西。
記者:在電信領域,為什么在主流應用中很少提到模塊化電信平臺
劉鈞:如果在五年前,做電信的人根本不理會做電腦的。理由是電信里面根本沒有電腦,其核心的技術里面根本不需要有電腦,只有在服務端才有,比如在CIM、查號臺才用電腦。傳統的電信傳遞的是聲音,核心是交換,而這種語音的交換是無需高速支持的。但是現在的電信不只是聲音和固網,3G出來以后,需要傳輸的是影像、數據,需要經過很多復雜的運算。所以新一代的電信,伴隨電腦的需求越來越多,這就是IT和電訊的融合!
記者:在ATCA之前,凌華主推的是cPCI,從去年開始,凌華在PICMG年會上的主題改為ATCA,其中的原因是不是因為cPCI在電信應用中受挫了?如今放棄大規模地推廣cPCI,是不是意味著cPCI在比如工控、量測中的應用比較成熟了?
劉鈞:我不認為cPCI受挫! cPCI的整個架構模式非常象VME總線,它是歐規卡的模式,所以cPCI出來后,所有人第一個感覺就是它與電信設備非常相近。其實這其中有一個誤區,在設計這個產品的時候,是從電腦的角度出發的,而不是從電信的角度。所以當產品開始運用到電信領域里的時候,發現很多指標是不能滿足需求的。其實,電信應用的發展比當初電腦發展的速度要快,電腦當初從286、386、486這樣前進的,電信現在是2.5G、3G,出了聲訊、影像,其中要求最高的就是它的頻寬和速度。以CompactPCI這個架構,應用在電信領域,要求的交換速度、頻寬從百兆、千兆到十千兆,是不能夠滿足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