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辭舊迎新。2012年的中國水電,沒有2011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氣勢磅礴,發展相對波瀾不驚。但通過梳理我們不難發現,波瀾不驚的背后依然暗流洶涌:雖然兩會期間有好事者試圖再次炒作怒江水電開發問題,但終未能形成氣候;有關鄱陽湖建閘壩一事再次引發了針對三峽工程是否禍害長江的爭論;環保部屢屢出手出臺針對水電開發的約束性文件的背后是部門之間權力博弈的結果;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本期水電版盤點中國2012水電行業重大新聞事件,并配發點評,力求繼往開來,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水電行業能精誠團結,在水電事業春天里創造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子孫后代的千秋偉業。
□本報編輯部策劃 執筆:胡學萃
1 環保部重拳為水電項目設紅線
1月6日,環保部公開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水電建設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為水電開發設置了三條底線。第一條底線是法律底線,即禁止開發法律法規明確保護的區域;第二條底線是公眾環境權益底線,環保部表示,水電開發應“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獲益權”;第三條底線是堅持流域生態系統健康的底線,即維護河流生態系統功能的基本完整和穩定。
《通知》中將積極發展水電的原則確立為“生態優先、統籌考慮、適度開發、確保底線”。另外,《通知》還強調:水電開發不能觸犯公眾環境權益、水電開發需“堅持適度開發”。
點評:
環保部自成立之初,就以金沙江中游魯地拉、龍開口水電站叫停事件給了水電行業下馬威。當初“環評風暴”導致的后果,是中國水電事業被迫停滯了近五年之久。水電項目的立項審批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核準制之后,環保部作為水電行業的眾多“婆婆”中的一位,無論是與水電行業主管部門的口水仗,還是一系列文件的出臺,抑或是啟動綠色水電認證,無疑都加強了環保部門在水電項目審批中的權重。環境保護是大勢所趨不假,但如果環保部門借環保之名為部門攬權,就背離了國家推行簡化審批程序改革的初衷,最終的結果將是水電項目淪為部門之間博弈的犧牲品。
2 “先移民后建設”有據可依
2月7日,國家發改委以“發改能源[2012]293號文”正式下發《關于做好水電工程先移民后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從清查建設征地實物指標、制定移民安置規劃方案、廣泛征求移民意愿等幾個方面做出了明確要求,并強調“沒有完成或落實移民安置規劃設計工作的,不予審查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3月29日,大渡河安谷水電站開工,作為首個實施“先移民后建設”的水電項目,在開工前已完成了移民安置、環境保護、防洪評價、節能評估等35項專題論證并且獲取了批文,前期移民試行工程順利通過省政府驗收,開工建設了8個集中安置點,400多戶移民已搬遷入住新居,900多人實施了生產安置。
點評:
“先工程后建設”是中國水電與時俱進的產物。有人說,現如今水電工程移民問題,如同城市拆遷改造一樣,成為了“世界第一難題”。“先工程后建設”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首提的創造性理念,正表明了有關部門對移民問題的高度重視。但令人擔憂的是,這一先進理念能否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真正得到貫徹落實。歷來的爭端事件使地方政府與中央政權的博弈在水電行業可見一斑,有些地方借移民問題打自己的如意算盤導致水電成本雍高、社會成本占電站投資成本比重越來越大、企業不堪重負的現象日趨嚴重。我們歡迎真正讓移民受惠的政策,更希望好的政策能得到強有力的執行和落實。
3 金沙江中游水電解禁迎“開門紅”
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分別以“發改能源【2012】384號文”和“發改能源【2012】386號文”,核準了金沙江中游魯地拉水電站(總裝機216萬千瓦)和龍開口水電站(總裝機180萬千瓦)。
5月9日,大唐觀音巖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正式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
點評:
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水電開發的成績并不理想,因為按照2015年實現2.9億千瓦目標的要求,一年應開工2000萬千瓦,而2011年僅實現1268萬千瓦。2012年伊始,水電審批明顯加速:僅一季度,國家發改委就一口氣核準了魯地拉、龍開口、安谷、枕頭壩一級和沙坪二級共580萬千瓦的大型水電項目。尤為醒目的是,曾經在中國水電低谷期遭遇叫停的魯地拉、龍開口水電站獲得“準生證”,意味著金沙江中游水電全面解禁,也標志著中國水電項目核準提速。
4 “兩會”基調:積極發展水電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次為今年水電開發定調:“積極發展水電,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2012年“兩會”前夕,央行等七部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水利改革發展金融服務的意見》也明確,要通過注資、補助及重組增加水電站等方式支持水利融資平臺整改和融資。
3月8日,中電聯發布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滾動研究綜述報告》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要優先開發水電,實行大中小開發相結合,推進水電流域梯級綜合開發。
點評:
此次“兩會”針對水電發展的提法,在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的“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的基礎上更加明確了水電發展大政方針和總基調。年初,國家能源局也明確今年要力爭新開工水電規模達到2000萬千瓦,同比增長約57%。這都表明“十二五”期間水電發展將更受重視,大力發展水電成為大勢所趨。
5 兩水電項目爭議中開工
3月29日,重慶小南海水電站“三通一平”在一片爭議和反對聲中高調開工。
10月29日,歷時6年爭論的豐滿大壩重建工程正式開工。
點評:
這兩個工程一直爭議不斷。小南海爭議焦點在于是否對于長江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造成毀滅性影響;豐滿大壩重建爭議焦點則在于重建方案與除險加固方案的經濟性比較。人們眾說紛紜背后引發多種猜想,褒貶不一,其中最主要原因還在于工程信息的不對稱,有關方面諱莫如深、三緘其口導致社會輿論從最初的正當疑問發展到后來的以訛傳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今后的水電工程上馬理應做到更加公開透明,水電行業也應在以更寬廣的胸襟接納不同意見,接受社會監督的同時,及時向外界披露信息來獲得公眾的客觀認知與理解。
6 三峽發電工程全面“收官”
7月4日,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電站最后一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至此,經過10多年的安裝、調試,三峽電站全部機組投入運行。 三峽電站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水電站,包括左岸和右岸電站26臺機組(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地下電站6臺機組(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電源電站2臺機組(單機容量為5萬千瓦),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年最大發電能力約1000億千瓦時。
點評:
從2003年7月10日三峽工程首臺機組投產發電至最后一臺機組投運,歷時近10年,這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在2010年首次蓄水至175米之后迎來的又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從此,三峽工程開始全面發揮發電效益,每年將100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輸送大半個中國,不僅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而且為全世界二氧化碳減排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7 水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出爐
7月7日,國家能源局以“國能新能【2012】200號”印發《水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按照規劃,為實現2015 年、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1. 4% 、15% 的目標,“十二五”時期水電應新增投產7400 萬千瓦,開工1.2 億千瓦以上,水電建設任務十分艱巨。《規劃》對水電開發提出要求:合理布局,加強前期設計。關注民生,做好移民安置。保護生態,重視環保工作。加強管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推進,適時調整完善。
點評:
水電“十二五”規劃是在我國向全世界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降低40%-45%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截至目前,中國水電從體制機制、開發程度、裝機規模、工程技術等方面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瓶頸期。作為水電行業主管部門,一方面面臨的是減排壓力,另一方面要應對來自新形勢下的環保移民方面提出的高要求,還要解決中國在西南部地質復雜條件艱苦地區提出的工程難題,發展之困難程度成為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這個“十二五”規劃是否能如期實現,最關鍵的一點,水電開發責任重大,關系到子子孫孫、千秋萬代,還是應該謹慎再謹慎。
8 中國水電海外風波折射“走出去”困境
12月1日,大唐柬埔寨斯登沃代水電站發生沖沙底孔擋墻破裂事故,被媒體炒作為裂壩和潰堤。
而在此前的9月3日,尼日利亞大使公開質疑中國建水電站能力。5月31日,媒體報道稱中國伊朗水電項目被伊方取消。1月28日,29名中國水電七局員工在南蘇丹遭反政府武裝劫持。
點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的中國水電,海外項目屢遇風波、動輒得咎的背后,是中國水電“走出去”的困難重重。
針對海外業務的特殊風險,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國水電有必要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規章制度和風險管控體系,涵蓋風險事件的防范預控、跟蹤監控以及事件發生后的應急響應等風險管理的全過程。這就要求我們的水電企業在加大對外國政府、議會公關力度,降低政治風險的同時,更應該了解所在國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尊重當地人民的民族和宗教習慣,增強與當地老百姓的溝通能力,加大在所在國的正面輿論引導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
9 世界首批2臺80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
10月19日18時,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實現首批兩臺機組全部并網發電目標。這兩臺機組單機容量80萬千瓦,是當今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它的投產發電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的80萬千瓦水輪機組正式開始接受時代和歷史檢驗。
而在此前的 8月9日,由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00MW水力發電機組研究”通過科技部驗收。
點評:
技術是工程的根本。2010年中國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中國因此成為水電大國。從三峽“技術轉讓、消化吸收、自主創新””開始,我國逐漸掌握了單機容量為7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的設計制造技術。此次世界首批單機容量為80萬千瓦的機組投產標志著我國正在實現由水電大國向水電強國的轉變。未來我國還將向單機100萬千瓦進軍,不僅是數量上的升級,重頭戲還在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水電強國。
10 西南水電基地迎投產高峰
2012年歲末,西南水電基地捷報頻傳:
11月30日,位于四川省涼山州境內、被譽為“雙星”之一的雅礱江錦屏一級全世界最高混凝土雙曲拱壩(305米)下閘蓄水。
今天,12月31日,“雙星”另外一座電站——錦屏二級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在此之前的9月6日,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的華能瀾滄江糯扎渡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10月31日,歷經三年多的分期蓄水,華能瀾滄江小灣水電站首次蓄水至設計的1240米高程,總庫容達到150億立方米。
點評:
這些電站的順利推進,標志著西南水電基地經過多年建設,將在“十二五”期間迎來投產高峰,中國水電在“十二五”末實現2.9億千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