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增速減緩、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光伏產業發展不協調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光伏產品出口受阻。而我國光伏產品90%以上依賴出口,在歐美“雙反”和國際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后,產能面臨過剩,企業面臨生存壓力,迫切需要國內市場支撐。
“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是拓展國內光伏市場的有效途徑。”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近日表示。
按照每年新增光伏應用規模1000萬千瓦測算,40%以上的光伏產品可在國內市場消化,能有效抵御國際市場變化、特別是美歐“雙反”帶來的風險。
可如何提高這40%以上的國內市場?
今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
據了解,我國西部地區光照條件好,未利用土地遼闊,適宜發展集中式大型光伏電站,但是度電補貼需求高,約0.6元左右,且當地用電需求小,大規模開發就地消納困難,電力需長距離外送,變損、線損高。
然而,在東、中部地區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雖然平均利用小時數稍低,但電力易于就地消納,且網購電價高,度電補貼需求少,約0.4至0.45元,與西部集中式光伏電站相比,用同樣的補貼資金能夠多支持30%至50%的光伏發電。如果政策措施得當,有效推動產業技術進步、企業成本下降,還可逐步減少補貼。
專家表示,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大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將能更為有效地拓展國內光伏市場,緩解光伏制造企業面臨的困難。
據測算,全國建筑物可安裝光伏發電約3億千瓦,僅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就可安裝8000萬千瓦,潛力巨大。
吳新雄指出,《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2013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初步考慮,2015年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
為完成規劃,首先要抓緊組織推進示范區建設。示范區是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試點和創新區,也是當前工作的重點。8月初,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的通知》,確定了北京海淀區中關村海淀園等18個工業園區,作為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第一批示范區。這批示范區到2015年總規模將達到182萬千瓦,2013年建設規模75萬千瓦。
“2014年全國擬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600萬千瓦,國家能源局將給各省(區、市)下達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指導性規模指標。初步考慮,2014年重點在用電價格水平較高、電力負荷較大、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任務較重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上述地區新增規模約占全國分布式光伏總規模的80%以上。”吳新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