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汽車花開全世界,是汽車行業長期以來的重要議題,也是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經之路。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談到汽車強國的三大標志時,就曾提到“要學會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
目前來看,這個目標還太遙遠。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突破100萬輛,在慶功會上,就有專家提出,相對于國內2000萬輛的產銷量,這個數字還太小,占比還太低。
“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韓國、日本的車企,他們的國外銷量占比都達到50%~80%。我國出口雖然突破百萬輛大關,但占比僅為5%。”在近日召開的全球汽車論壇上,廣汽吉奧汽車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繆雪中指出同樣的問題。
而今年的情況似乎更糟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編輯整理的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累計出口71.35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22%;累計創匯金額94.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49%。其中,乘用車累計出口41.05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59%;商用車累計出口30.30萬輛,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07%。
當然,“走出去”不單指出口,還包括海外投資、并購重組。根據商務部今年9月份發布的數據,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為878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7.6%,對外投資存量也突破了5000億美元,但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僅相當于美國對外投資存量的10.2%,占到世界投資總額的2.2%。汽車行業也是如此。雖然有吉利收購沃爾沃“珠玉在前”,但跨國兼并重組成功案例還是鳳毛麟角,“走出去”整體仍然處在初期階段。
難在“三不”
從1999年國家提出“走出去”戰略,13年過去了,為什么我們還處在初級階段?春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美中汽車交流協會主席汪大總的這個問題,問到了汽車行業走出去的根源。自問自答,他把原因簡要概括為“三不”:即動力不足、能力不夠、機制不順。
汪大總解釋說,所謂“動力不足”主要是國內汽車市場規模龐大,過去十年高速增長,企業沒有被“逼出去”,加上我國幾大汽車集團都是國企,國資委對國企主要領導的考核機制也造成動力不足,“我也在國企干過老總,國企考核就有一項是國有資產是否流失。”
“能力不夠”則表現在很多方面,國際性的人才、關鍵技術、品牌溢價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美國博斯公司高級專家,Synergistics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BillRusso對這些欠缺的方面做出更詳細的說明:當下中國汽車市場仍然非常分散,全國有很多汽車制造基地,中國品牌彼此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在關鍵技術的領域,如比較復雜的工程體系,安全、排放、燃油系統等領域都已被歐美汽車公司牢牢占據;在品牌方面,不可避免地被貼上“廉價”的標簽,國內國外都是如此。
而談到“機制不順”,汪大總直言,政府對“走出去”的支持主要還停留在精神層面上,對實際操作者來說,看到更多的是一道一道的審批和關卡,造成很多中國企業還沒出國門就已處于劣勢。
“趕早”堅持
在“走出去”的初級階段,中國品牌汽車出口存在訂單不穩定、出口產品層次偏低、難以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本國企業在國外市場“自相殘殺”等問題。繆雪中認為,這些問題需要在實施中逐步解決,而不是等待或逃避,“我們廣汽吉奧這么多年堅持下來,去年國內外銷量分別占到50%。”
根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出口主要國家為: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智利、伊朗、哥倫比亞、烏拉圭、秘魯、埃及、伊拉克、烏克蘭等。“我們的策略就是先易后難,先去一些欠發達的國家,逐步積累起自己的經驗,然后才能往高端市場走,進入到一些發達國家。”他說,“形式上也是如此,一開始可能是簡單的貨物貿易,然后是組裝生產加服務,最后從研發、設計、銷售,到服務、金融都要走出去,這樣才能夠走得更近、更深。”
當提到我國汽車出口主要集中在一些便宜的、低端的產品上時,繆雪中認為,這反而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有利條件,不過前提是要在“便宜”之上加一個“好”字。
“縱觀汽車世界發展的格局,日本、韓國汽車為什么能夠崛起?就是因為他們的車既便宜又好。如果我們中國品牌在出口的時候也堅持追求高性價比原則,以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出現,假以時日一定有所成就。”繆雪中說。
不可避免的是,有些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風險,原因在于不熟悉當地法律、政策、文化習俗和消費者的習慣,盲目地“走出去”。這也提醒那些正要走出去的企業,要做好的全面準備工作,打有把握之戰。
“不過,在‘現在就走出去’與‘在國內做得非常強大之后再走出去’之間做比較,我還是建議企業要盡早‘走出去’。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是早晚的事情,晚出去還不如早出去,只有占領海外市場才能成為汽車強國,但是‘走出去’要講策略,不能盲目,要吸取經驗和教訓。”繆雪中說。
旁觀者的建議
BillRusso則從旁觀者的角度對中國汽車企業的“走出去”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中國品牌要立足本地市場站穩腳跟,贏回消費者的信心,在國內成為有競爭力的汽車制造商后,再考慮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國外去競爭。
第二,對不同市場采取不同策略。目前來說,大部分的中國企業的品牌并不是在全球有競爭力。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理解都不一樣,特別是在那些消費者更重視價值而不是價格的市場,中國品牌一定要非常謹慎。“成熟市場對車的關注度和認知度也更加成熟,只有前面講的關鍵能力、碰撞測試的結果、安全體系非常強大后,中國品牌才能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BillRusso指出。
第三,重視“走出去”戰略的可延續性。進軍全球市場需要有體系、制度性的支撐和穩健的計劃來實施,對于中國本土汽車廠商來說,一定要重視這些,不管是什么樣的企業,其“走出去”一定是具備延續性的、有機的戰略,而不是速成、單方面的戰略。比如,企業走出去不可能一直依賴原有國內體系,而是要建立本地化的采購與供應鏈,建立本土化的管理運營團隊,處理好合作伙伴的關系,從而取得更長遠的發展。(請漫畫作者與本報聯系稿費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