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革命”在美國轟轟烈烈上演的同時,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眾多國內企業也在為分食頁巖氣開發的蛋糕而摩拳擦掌。
中國是北美以外唯一一個現有石油服務行業規模較大而且政策和稅收環境較為寬松的地區,加之中國頁巖氣儲量豐富且能源供需不平衡,中國已被視為未來除美國之外頁巖氣開發最快的國家。
作為非常規天然氣,頁巖氣一出生就有著與傳統天然氣不同的命運——它成為了中國油氣開發史上第一個完全對民營企業開放的能源品種。
經歷了去年各類投資主體踴躍競標頁巖氣采礦權的盛宴后,民營企業參與的熱情似乎卻在不斷下降,而“三桶油”的積極性仍然未曾消減。為何頁巖氣開發在國內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尷尬境遇?對民企來說,它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
“餡餅”誘惑
近年來,我國對頁巖氣的越發重視,與美國開展的“頁巖氣革命”不無關系。2006年,美國頁巖氣產量為當年天然氣總產量的1%;2010年該比例躍升至17%,超過1000億立方米。5年間,美國頁巖氣產量增長近20倍。美國由此不僅能實現天然氣自給,更成為天然氣出口國。這讓眾多能源消費國羨慕不已,尤其是中國這樣嚴重依賴海外石油進口的大國。
2011年底,頁巖氣被正式批準為中國第172個獨立礦種。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頁巖氣勘查、開發攻關”。2012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
正是在國家快馬加鞭發展頁巖氣產業的大環境中,民營企業迎來分食開采頁巖氣蛋糕的機會。
將頁巖氣作為獨立礦種加強管理就意味著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將不再受制于油氣專營權的約束,任何具備資金實力和氣體勘查資質的公司都可投標。
2012年5月,國土資源部網站發布 《頁巖氣探礦權投標意向調查公告》,公告對投標人資格條件的規定是: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注冊資金應在3億元以上的內資企業、獨立法人。
去年9月,國土資源部向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公開招標出讓頁巖氣探礦權——這標志著國內頁巖氣勘查開發領域首次向各類投資主體全部開放,這也像一塊可口的“餡餅”擺在了民企面前。
這一輪競標中,最終參與的企業總共83家,民營企業就占到1/3,它們身份多樣,從油田設備、倉儲等油氣關聯行業公司,到發電、供暖類的傳統能源公司,甚至與油氣開發毫無關聯的公司也為數不少。
這輪招標的最終結果是,19家中標企業中有17家為國資委直屬企業或地方國企,僅有2家民營企業中標。此后,國家激勵民營企業進軍頁巖氣產業的利好政策仍在持續放出。
“中國頁巖氣開發剛剛起步,所有的民企都在同一起點上。”航民股份董秘李軍曉曾對媒體表示,行業轉型有一定風險,但鑒于招標門檻降低,企業出于戰略轉型的需求參與,可以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陷阱”憂慮
然而,正當利好政策鼓勵民企分食頁巖氣開發“餡餅”時,頁巖氣領域的“陷阱”隱患也開始顯現。
去年的招標發布后,中標企業圈而不采的消息不斷傳出。為此,今年6月底,國土資源部還召集19個區塊的中標企業在北京開會,對頁巖氣開發進度進行摸底,研討工作推進緩慢的原因。隨后,國土資源部發出警示,對圈而不探甚至用區塊圈錢且情節嚴重的,將縮減區塊面積直至收回區塊。
“地質條件、配套設施及管理機制未跟進推高了開發成本。”國土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此前表示。
即使是中石油這樣的傳統油氣企業大佬,也對頁巖氣的前景比較擔憂。中石油煤層氣公司總地質師李景明稱,頁巖氣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按照一般的投入水平,一口水平井大概得2000萬元人民幣。打了井,也不一定能產氣,因為有成功率的問題,一般油田平均的打井成功率還不到50%。
“相比于傳統常規石油天然氣10年的采礦權招標探礦權有效期,本次頁巖氣招標出讓的探礦權有效期僅為3年。”卓創資訊分析師李凌軒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說,如果民營企業因為資金或技術問題在3年之內無法完成在區塊上的勘探,國家就有可能把勘探區塊收回去重新拍賣,民營企業前期的大量投入都將“打水漂”。
今年3月,在重慶召開的一次頁巖氣論壇上,主辦方對參會的幾十家企業進行了一輪“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對我國頁巖氣產業的發展前景,多數企業認為不明朗、待觀望;在被問及會否參與第三輪招標時,66家企業中,10家表示會參與,14家表示觀望,其余42家則無意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