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的變遷可謂光伏產業的一個縮影,2006年,尚德成功赴美上市,施正榮由此上位中國新首富的同時,也引來整個光伏行業的井噴式發展。去年以來,國內整個光伏行業陰霾一片,尚德也不免首當其沖。截至今年3月份,該公司的負債總額已達到35.82億美元,資產負債率已高達81.8%,市值從上市之初的49.22億美元跌到如今的1.49億美元。窺一斑而見全豹,如今的整個光伏產業,正值多事之秋。
而就在尚德開始啟動破產同日,多晶硅巨頭保利協鑫與英利在北京簽署了深度戰略多邊合作協議。協議規定,未來三年,英利將以優惠長單客戶的身份采購保利協鑫的硅料、硅片來匹配未來的產能需求,保利協鑫在以優質的硅料和高性價比的硅片產品保障供應的同時,采購英利高效組件應用于海內外光伏電站建設?梢,光伏產業動蕩已經開始,各大光伏巨頭,都在尋求自己的出路。
政策有待消化
尚德的變遷不僅是一個公司的興衰,從新興產業到深受產能過剩桎梏,光伏產業歷經磨難,兩會期間,多位代表進言獻策,多份提案都旨在解決產業危機。
很多業內人士都對國內市場寄予厚望。除了建議盡快推出適合國內應用的相關技術和建筑設計外,多位人大代表也對政策層面上解決補貼和剩余電量上網銷售的問題表示了期待。
全國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陳康平的觀點是對光伏產業仍要加大政策扶持。他建議,出臺相關法規,確保合法光伏電站的并網、運行發電,及時發放電站補貼。同時,要完善分布式電站的相關法律法規。
其實,自從光伏遭遇雙反以來,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助光伏產業度過危機,此次兩會上代表的提案也多是關于加速國內市場開啟過程和期望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可實際上,政策和預期都是好的,國內市場是否真能如人們希望會“快速”開啟,恐怕還有待觀瞻,畢竟所有市場流通渠道的形成都需要一個合理的過程,而如果要保證結果足夠健康,這個過程就必須要經過各種磨礪,這種磨礪,最終都將換算成時間。國內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龍頭企業高管曾對本報記者表示:“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確實會對行業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也能加快國內市場的開放,但政策的明確和完善還需要一個適應期,出臺之后具體吸收和消化也仍需過程。”
行業自救是根本
可見,政策對于行業來說也只能是輔助,而資金支持也同樣。曾經春光明媚的尚德4億美元的融資可謂財大氣粗,卻如今也噓聲一片。拋去一切外因不提,企業本身的關注點和努力才最為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錦州陽光董事長譚文華在談到此問題時就表示:行業自身首先應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多樣化的產品以適應農業、交通、建筑行業的使用。很多業內專家也指出,除了政策上的傾向之外,產業本身自救也尤為重要,最為緊要的,是轉變觀念,從之前的規模效益盡快過渡到技術效益上來。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我們基礎的研發工作做的還不夠,過去都是在國際市場的拉動下直接采購原材料和技術設備來搞生產,現在我們要逐步從規模效益過渡到技術效益。去年12月份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明確提出‘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目前對于我們來說,就應該要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淘汰落后產品!
技術革新本應是行業發展的基礎,而我國光伏行業整體產量過剩的背后居然是極不平衡的技術短板,企業急于解決庫存而忽略技術更新便使之形成了一個無休止的死循環。從光伏企業本身來說,盡管政策形勢有利,卻也少不了迎來一輪“腥風血雨”的洗牌,尚德或許只是個開始。孟憲淦說:“國務院會議也表明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對于企業來說就是要解決產能過剩和市場過分依賴外需的問題。所以企業的兼并重組、深度調整是避免不了的!笨梢,光伏產業若想安度此次危機,政策只是輔助,努力自救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