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全球化推動下的轉型正能量
——訪全國人大代表、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您如何理解中國信息化進程及對亨通集團轉型升級的推動?
崔根良:目前,我國信息化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信息化將無處不在。
未來產品生產、人們生活及工作都將走向智能化、信息化,信息化將給人與人通信、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數據通信、控制與使用提供無限便利,所謂寬帶中國、物聯網、智能電網、新三網融合等等,都在朝著信息化方向推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實施寬帶中國戰略,推進城市百兆光纖工程、寬帶鄉村工程,“三網融合”,信息化建設并不局限在各領域的信息網絡,正如報告所講的,還體現在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推進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智能電網也是信息化應用推廣的結果。可以說,信息化將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無限商機及巨大發展空間。
作為企業,我們只有把握大勢、搶抓機遇,順應信息化發展潮流,在發展中促轉型,在轉型中發展,才能激發巨大的轉型升級正能量,推動企業邁入新的發展天地。亨通主要服務于電力與通信行業,與信息化關聯緊密。
幾年來,我們圍繞寬帶中國、三網融合、物聯網、智能電網、新能源、海洋開發等國家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突出向高端技術、高端市場、高端產品轉型發展。
我們自主研發了超高壓纜、海底光電復合纜、海洋通信纜、光纖光棒、高強度抗彎光纖、特種光纖、數字通信線纜、鐵路信號纜、軌道交通專用纜、高鐵接觸導線、風能電纜、光伏電纜、航空復合纜、艦船電纜、礦用電纜、汽車線束、裝備線纜等全方位全系列專用纜及特種線纜,已廣泛應用到通信主干網、電力骨干網及重大工程和高科技領域(全光網、移動通信、高鐵系統、航空航天、軍工裝備等)。
在我們一個企業,就能實現陸纜與海纜的融合,電力與通信的融合,產業鏈中低端與高端的融合,為大型工程、項目和系統建設提供配套的系統解決方案,提增了企業轉型升級的空間。亨通轉型升級經驗已入選中央統戰部編印的 《大轉型》——全國民營企業優秀案例一書。
多年來,亨通在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在光纖光棒、智能電網、海底通信、超高壓傳輸等領域擁有最核心的研發技術及自主知識產權,成為全球相關產業鏈制高點,推動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2013年,亨通被授予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兩化深化融合示范企業。
亨通先后承擔國家、省部級新產品及攻關項目150多項。僅2013年一年,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訂達61項,獲國家授權專*374項。圍繞智能電網研制開發的相關產品標準被行業所引用,并成為江蘇省智能電網產業聯盟發起單位之一。
在超高壓、海底電力通信系統全系列產品,填補了中國在500千伏超高壓電纜和海纜接頭技術方面自主研發的空白。在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兩次交會對接任務中,亨通提供的一流通信保障,受到了嘉獎。
隨著相關領域對民資開放,亨通發展將真正實現從產品供應商向優秀的系統集成服務商轉變,要依托自身完整的產品產業鏈及廣泛的市場資源,將觸角從產品制造向產業服務延伸,依托小區、城市片區的光纖到戶、光纖到大樓,打通“最后一公里”,為人們提供從通信網絡設計、制造、施工及系統運維等一攬子配套服務。
記者: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了“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的發展方向。亨通在下一步國際化的進程中有哪些規劃?
崔根良: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走出去是必然的。不走出去就會遇到“天花板”,走出去就會海闊天空;不把目光定位于全球,發展就會受限,只有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才能贏得國際化的主動權。
中國民營企業有強大的國家做后盾和海外投資利益的保護,要放心大膽走出去,加快在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理念、商業模式等方面與國際接軌。只有參與全球行業市場競爭,才能真正檢驗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亨通已經制定并正在實施國際化“555”戰略目標,就是5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50%的資本來自國際市場,50%的人才是國際化人才。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們亨通已在國內九個省市建立產業基地,完成了全國產業布局;未來十年,在已有的巴西、印度產業基地和24個海外技術營銷服務公司基礎上,我們將加快新建海外產業基地,完成全球產業布局,形成從產品到產業到資本到品牌的國際化,創建國際化優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