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寫過一首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沖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關于這首詩的解讀版本很多,筆者以為這首詩辯證地表達了個體與社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在人類共有文明逐漸融合與共享的今天,兩者的聯系與相互之間的作用與影響也更加緊密。把這種觀點映射到我們的企業管理當中,將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啟示。
全球化借助于網絡正在把地球變成一個村落,各種政治、經濟、文化不再孤立存在,而是日益滲透融合為共同體,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或生產方法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共享。尤其是在同一國家或地區的相同領域,不同的企業其內外部生態環境幾乎差別不大,相互之間的關系與影響也越來越緊密。從大的方面來說,一些諸如“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目標管理”的管理方法等被引入進來,成為企業奉行的圭臬。從小的方面而言,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比較奏效的“三講一落實”活動,最初發端于高井電廠,經集團公司倡導后,很快在各基層企業推廣開來,至今仍在基層班組間應用,成為成功運用于安全生產的一種良好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實踐。
管理上的經驗可以共享,一些管理方面的困惑、面臨的問題也往往具有共性和普遍性。諸如安全生產方面,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違章不能得到根本杜絕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依然是需要各企業下大氣力解決的瓶頸。因此,對于局部發生的不安全事件或者出現的各類問題,整個系統都應該“感同身受”,自我審視,反觀個體,麻木淡漠甚至幸災樂禍都不是應有的態度。大工業生產下,同系統內各企業技術相當,管理方法相近,具體生態有不同之處,但是不至于相差太遠。透過別人的失誤來反思自身的不足,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擴大到整個人類社會也是一樣。二戰時,法西斯行為給人類帶來災難,戰后整個世界都在反思,如果條件適宜,這樣的悲劇會不會在別處發生?我們又該如何避免悲劇的重演?“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局部的“差錯”,應該成為整個系統的警鐘。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給我們的啟示,還在于思考個體在整體中應起的作用和承擔的責任。在企業中,乃至整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是大機器上的零件,沒有人獨立于外。每個個體的行為,共同對整體系統構成影響。蝴蝶效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只蝴蝶扇動翅膀,能夠引起千里之外的一場颶風。蝴蝶振翅、颶風行野屬于自然現象,本意不分善惡,但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應注意時刻反省自身在整體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履行了什么職責,發揮了什么作用,收到了什么效果。
有一則故事是這樣說的,一位德國人深夜過十字路口,在沒有車輛的情況下,寧愿花一分鐘等到綠燈再通過。因為,“萬一這時候有個孩子正趴在窗口,看到有人闖紅燈,將給他帶去壞的影響。” ——這是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的另一種深刻詮釋。身處社會,就應該有這種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做社會道德模范的意識,付出善意,傳播善意。如果人人把“海岬”視作自己的領地,把他人視作“我”的一部分,則很多漠視他人生命的事件就不會發生。
企業中也是一樣,個人的工作狀態、工作結果或多或少都會對整個系統(流程)的工作成效帶來影響。身處崗位,應時刻注意思考,我是不是熱情地對待了工作,我對工作是不是盡了全力,我給別人帶來了方便還是制造了麻煩,我的存在是讓整個系統更加潤滑了還是阻澀了,我的態度、言行、舉止給別人帶來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對整個系統的影響是正向的還是反向的,從而不斷地檢點自我、省察自我、改進自我,促進自我提升的同時也促進整體效能的提升。
安全生產強調“四不傷害”,做到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不被他人傷害的同時,還要保護他人不受傷害。筆者以為這四點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安全生產中最好的體現。“三不傷害”從保護“自我”出發,而“四不傷害”不但要求自己安全,更要求他人也要安全。“保護他人不受傷害”,就是要大家關心工友,團結互助,別人有違章行為時提醒一下,別人遇到困難時幫上一把,別人無助無力的時候提供養分和能量,讓每個人都處于安全的庇護之下,不使一個人成為孤島,從而成就企業整個大陸的安全。這一點尤其體現了人類守望相助的自覺。(大唐淮北發電廠 馬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