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上天眷顧,五月的北京藍天白云的日子真不少。享受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略帶涼爽的徐徐清風,有時候還得穿著外套方能不冷不熱,京城的生活變得愜意起來。
去廣東出差之前往包里塞了件外套,想著南方天氣多變,必要的時候總用得上。然而,這樣的顧慮算是多余了,哪里知道廣東的五月早已是盛夏光景。濕潤的空氣配以三十幾度的溫度,穿件短袖都嫌多,哪里還用得上什么外套。
五月天,一件外套,若在北京,便可以讓人享受不冷不熱的愜意;若在南方,便是許多人連看都不愿意看到,東西用在不同的地方,作用往往截然相反。
此道理也映射出當前中國LED照明產業沒有找準發力點的現狀。此話怎講?且往下看。
到了廣東,去拜訪一個做LED照明燈具的朋友。得知本人剛升職為《半導體照明》常務副總編,這位老朋友嘴硬是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見面時間里沒有閑著,不是在推廣自己企業的專*認證,就是在鼓吹自己的產品有多厲害。指望著筆者這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可以幫著做些免費的推廣。
然而,就在其介紹一款高成本的平板燈(900×600×8mm)售價高達3000元的時候,筆者再也沒能忍,不禁反問道,用在哪里,賣給誰?!朋友頓了頓,準備繼續開講這款燈的材質、工藝、質量、功率、認證、顯指、質!欢,筆者早已無心再聽。
顧不上得罪他而沒得午飯吃的可能,筆者大嗓門地告誡他,不是將LED燈具做得成本有多高產品多好多完美,它就是一定有市場。實際上,反映出的這個燈具的價值與燈具本身的制造成本不一定有必然的關系,得看應用領域對這個燈具的需求是什么。
以為會遭到反駁,然而在筆者落話的瞬間,他沉默了。回到北京之后,朋友來了通電話,態度甚是謙虛,但他還是盡量為自己挽回顏面地說,大家不都是這樣做的嗎?不都是在比這比那的嗎?
一句話,他反問的正是中國LED當前遇到的重要問題。很多企業的老板喜歡在理想的狀態下做事情,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若不知道應用場合的需求,燈具的研發設計從何做起?更別談什么行業標準、產業認證。當然很多企業家心目中的“標準”是燈具可以用,而產業“認證”則是證明這個燈不會著火,沒有安全隱患。
所以,中國LED照明產品的成本往往上不封頂,下至沒有下限,為此,產品價格沒有最高,只有更高;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而最重要的性價比,被大家誤認為是成本與價格的體現。
結果當然是,產品不好賣,產能過剩,好產品與低端貨在價格上“同臺競技”;于是乎,有人賠得血本無回,有人大量庫存積壓、資金周轉不靈等人拯救;于是乎,企業忙著“血拼通路”,線上線下忙得不亦樂乎;于是乎,各種廣告推廣肆無忌憚,但效果不明顯……
燈具應該適應應用場所,而非應用場所應該適應燈具,所以應該想想,市場到底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