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淮南經江蘇南京、泰州、蘇州至上海的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本來只是國網公司作為構建華東電網特高壓環網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國網一步一步推進“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建設的一個工程,與電網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沒有任何關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輸電通道研究論證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卻以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名義,將其與其他工程打捆推薦為交流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方案。研究報告重復國網公司在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項目申請報告有關資料中關于工程建設必要性的空洞概念和建設方案的錯誤結論,推薦建設淮南-南京-泰州-蘇州-上海1000千伏同塔雙回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
綜合分析該工程的技術經濟特性,本人認為其建設是完全不必要的,是一個巨大浪費。理由如下:
1.淮南-南京-上海交流特高壓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國網特高壓電網規劃為依據是不可行的。規劃基礎條件和工程建設必要性缺乏科學論證。
2.安徽電網近期電力外送能力有限,按可持續發展要求,安徽無電可送。
安徽是華東地區煤炭資源相對較為豐富的省份,但主要受制于煤炭資源綜合平衡需要,在安徽經濟發展和電力中長期規劃中,該省煤炭基地可支撐煤電建設規模遠遠不能滿足未來安徽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能源、電力供需平衡均存在較大缺口。
根據安徽省的客觀實際,安徽電網不存在大量外送電力的資源條件,安徽電力大量外送是不合理的。安徽現有7回500千伏外送線路,2011年實際外送最大潮流已達到805萬千瓦,完全可以滿足皖電外送要求。上述工程建成后,淮南基地交流特高壓外送4回線,實際上無電可送,完全是浪費。
3.交流特高壓環網建設方案使華東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風險大大增加,不利于電網安全、穩定、靈活、經濟運行。
按照交流特高壓網架實施方案,建設淮南-皖南-浙北-上海-蘇州-泰州-南京-淮南交流特高壓環網工程和浙北-浙中-浙南-福州特高壓交流工程,在華東500千伏主網架上疊加一個1000千伏網架,將使各省市內部及各省市電網之間形成大量的1000kV與500kV電磁環網;而各省市的負荷中心僅有1-2個特高壓變電站,電磁環網都不能解環運行,使電網結構更加復雜化,潮流控制更加困難,安全穩定運行的風險大大增加;電網結構違背了強制性電力行業標準《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關于“應避免和消除嚴重影響電網安全穩定的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磁環網”的基本要求。
在安徽境內“北電南送”輸電系統中,一個淮南-上海交流特高壓通道與4-5個500千伏輸電通道并列,造成安徽電網結構極不合理。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單獨帶淮南外送電源而形成送端孤網運行,對加強安徽500千伏主網結構起不了任何作用。按照規劃方案,安徽電網主網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特高壓網架,如果特高壓與500千伏電網并列運行,造成安徽電網高低壓電磁環網,潮流分布與電壓等級不匹配,特高壓線路的輸電能力低。從潮流計算結果來看,皖南、皖北嚴重存在潮流反轉環流,特高壓線路北電南送,500千伏線路南電北送,潮流分布極不合理。
更不可忽視的是,在華東500千伏電網上加一個1000千伏網架的帽子,將五省市電網強捆綁在一起,帶來嚴重高危安全風險隱患,一旦發生不可預見的連鎖反應嚴重故障,將可能影響整個華東電網系統的運行。
4.交流特高壓環網建設方案使華東電網短路電流水平有增無減。
基于交流特高壓環網方案形成華東電網與省市電網眾多電磁環網,華東電網短路電流水平總體上有增無減;按照交流特高壓建設方案,江蘇三個交流特高壓變電站有兩個布局在蘇北,遠離負荷高度集中、電網復雜的蘇南地區,也完全無助于解決華東電網最重要負荷中心地區的突出短路電流問題。
“解決500千伏短路電流大面積超標問題”關鍵是構建合理的電網結構。華東電網采用不戴1000千伏網架帽子的電網格局方案,優化500千伏主網架,電網結構簡化,潮流分布合理,更有效地控制了短路電流,投資經濟效果好,電網發展質量高。
5.華東電網承受多直流饋入安全穩定運行問題不需要構建交流特高壓電網。
加強500千伏區域電網,構建合理的電網結構,能夠很好地應對電網未來發展面臨的形勢需要,保證較高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不需要浪費國家巨額資金來建設交流特高壓網架。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優化規劃500千伏主網架,受端交流系統N-2和直流工程雙極閉鎖等嚴重故障,均不需要采取切負荷等措施,這已經超出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要求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