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和建房子關系大嗎?
“北京一連多日的霧霾,人們首先想到的污染源是機動車尾氣和工廠排放。但實際上,城市建筑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也是同樣重要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教授江億在清華大學建筑節能論壇上向記者表示,在治理空氣質量方面,規劃師、建筑師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為建筑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同樣重要。
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亦稱,“霧霾天氣主要是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造成的,根源還在化石能源,一個是燒煤,一個是燃油,另外發展方式比較粗放造成大量排污。”
有數據顯示,在中國,建筑對能源的消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1/3,但中國建筑[-0.68% 資金 研報]并非都是高能耗建筑,中國的建筑能耗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能耗更低。
——新聞緣起——
霧霾問題是環境容量不足的結果
“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是確保空氣質量達標的前提。”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倪維斗在論壇上表示,人類在消耗光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之前,首先會消耗光地球的環境資源。
“現在的霧霾問題就是環境容量不足的結果。城市大氣細顆粒物PM2.5是霧霾的主要來源,分一次粒子和二次粒子。工業、建筑、交通、電力、其他生產和生活活動以及天然源排放的形成一次粒子。在光化學作用下,由氣體向顆粒物轉化而形成二次顆粒物。研究發現,重污染天氣主要是二次形成的顆粒物,重污染時二次粒子占50%―80%,在PM2.5中的比例明顯增加,正常的大氣環境無法帶走這些多余的顆粒物,于是形成嚴重霧霾。”倪維斗說。
據了解,二次形成的顆粒物來源于燃煤和汽車燃油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等一次粒子。我國的能源結構中70%以上依靠煤,煤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很多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碳,還有二氧化硫、氧化氮、汞和其他重金屬,這對大氣的污染非常嚴重。提高能源效率一方面減緩環境容量,另一方面還可以節省能源。在能源結構短期內無法大規模調整的現實狀況下,怎樣加大煤的利用效率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中國未來的能源格局是: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核電和天然氣大規模開發,煤占能源總量的40%左右,雖然比例縮小,但中國能源選擇不得不以煤為主,因此清潔使用煤炭成為關鍵。”倪維斗介紹說,未來煤使用的途徑主要是氣化、凈化、多聯產,產生電、化工產品和液體燃料,這種利用方式比較清潔,效率比直接燃燒和單獨生產也會提高10%左右。他認為,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的核心。
推廣節能型建筑 從根本上減少霧霾
近年來,我國建筑存量增長近50%,建筑能耗水平也在持續增長。而建筑供暖、供熱、照明、空調制冷、通風等都需要能源。
江億告訴記者,如果使用煤電,肯定會一定程度影響空氣質量;如果使用天然氣,對空氣的影響就會少一些。除非百分之百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否則必然會對空氣產生影響。但究其根源,對空氣的影響效果還要看其發電形式。正因為如此,世界很多國家都把建筑節能作為降低城市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手段,對建筑節能的推廣不遺余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降低人對能源的消耗,這才是解決霧霾問題的根本之道。如果大家都能設計節能型建筑,減少能耗,就能減少霧霾產生的根源。”江億說,除了空氣污染外,建筑還可能給城市帶來熱島效應。“固體物、建筑的反射,使得空氣中的熱能無處吸收和釋放,就會帶來熱島效應。”他認為,如果每一棟建筑的節能都能做好,城市的熱島效應就會降低一些。增加綠地公共空間,也能緩解熱島效應。
江億表示,目前,我國建筑運行能耗一直維持在社會總能耗的20%到25%。在保證我國各部門經濟建設健康發展的情況下,未來建筑能耗最多也不能超過社會總能耗的25%,即10億噸標準煤以內(不包括生物質能耗),這一用能總量不包括安裝在建筑物本身的可再生能源。
但從2012年的數據來看,現有建筑能耗已經接近7億噸標準煤的商品能耗,還要再加上相當于1.2億噸標準煤左右的沒有納入到商品能源范圍的農村使用的生物質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