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在國內首次使用國產機器人成功實施胃穿孔修補術及闌尾切除術。做手術都能用機器人代替了,機器人代替人工的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過去5年,我國制造業平均工資以每年14.5%的增速上漲,招工難和工人流動率高成為不少制造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不少企業選擇以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正在服役的機器人占全球總量約8%,未來幾年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需求總量將在3.5萬臺左右,占全球比重16.9%。在長沙,不少企業開始引進工業機器人,長沙本地也有多家機器人生產企業,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成為大勢所趨。
長沙應用
機器人焊200多個點只需92秒
工業機器人作為一種機電一體化智能裝備,在機械制造、通信電子、化工塑料、家電行業等被普遍應用,而首先進入也是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是汽車制造業。記者走進廣汽菲亞特焊裝車間,265臺機械臂組成的10多條機器人自動線讓人印象深刻,其自動化率已達65%。
焊接機器人投入使用
設備組組長孫鳳鎖介紹,焊裝機器人主要應用在負重大或條件惡劣的工作崗位,如大部件的搬運、點焊,粉塵大的激光焊接、弧焊、等離子切割,“電阻點焊和弧焊產生的光線、煙塵對人傷害很大,還有的汽車部件一兩個人根本搬不動。”而且機器人焊裝只要設定好程序就能保持超高精度。在總拼工位,機器人完成全車200多個點的焊接只要92秒,人工焊接則需半小時。
“應用機器人,車間人少了更便于企業管理。”廣汽菲亞特制造部焊裝科安全員程晨介紹,現在車間有工人350人,如果降低30%的自動化率就要增加200人,不僅人力成本大量上升,管理風險上升,而且熟練焊工越發難招。“機械臂一臺30萬元,壽命可達10年甚至更長,長期看還是省錢的。”
質檢機器人效率是人工十幾倍
工業機器人并非人形,往往是人某一感官或身體部分功能的延伸,千山藥機推出的國內首臺“大型高速醫藥自動化生產線上的產品檢測機器人”就是人類視覺的延伸。通過高速工業攝像機拍攝高速旋轉后的藥瓶,經過計算機分析,機器能自動剔除外觀有破損或者藥液內部有異物的藥瓶。
“一臺機器可代替12-15個熟練工人”,主設計師張耀介紹,該設備每分鐘可以檢測600-1200個藥瓶,而最熟練的工人一秒也只能看1-2瓶。更重要的是,機器漏檢率可控制在萬分之五以下,而人工漏檢率則在百分之十到二十,“異物注射到人體可能會致死,人工燈檢的精度已達不到新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
燈檢工作對人的視力損害很大,一個工人每天要檢測成千上萬個藥瓶,經常是干了一年視力就會嚴重下降,這也導致此類工種招工難;工人平均月工資在三四千元,而分檢機器人盡管價格在百萬元每臺,“從長期來看,因為產能大大提高,企業成本肯定是下降了”。張耀告訴記者。
營養快線生產線一個班只需18人
“國內食品飲料自動化流水線比國外的更先進。”娃哈哈長沙生產基地辦公室周主任告訴記者。從制作塑料瓶到飲料打包出廠,娃哈哈的生產線已經基本實現全自動化,一條完整的營養快線生產線一個班只需要18個工人,只要進行簡單的機器操作和維護。其生產線上的裝箱機械手一次可最多將96瓶飲料放入包裝箱,時間不過轉瞬,而一個人一次只能放兩瓶,機械手的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
長沙制造
多家公司有望分享千億市場大蛋糕
作為湖南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示范基地,長泰機器人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知名的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服務集成商。“中國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壓力,廉價勞動力優勢不在,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將成為發展趨勢。”該公司總經理楊漾分析,目前低端勞動力供給不足,80后90后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力,相比60后70后,他們訴求較多,而且越來越少的人愿意從事工資低、單調重復、環境差的工作,用工荒現象嚴重,用人單位越來越傾向于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工作。
今年1-2月,長泰機器人銷售突破2000萬元,預計全年機器人銷售合同額能達2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00%。而機器人產業在中國未來將達到千億級市場規模,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在長沙,除了長泰機器人,還有華恒機器人、艾博特機器人等公司均有望分享這一市場“大蛋糕”。
產業預期
今年中國將成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
去年11月,一份來自于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為9%,而中國達到25%。截至2012年底,中國超越韓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機器人市場,占全球市場15%,今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到2015年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萬臺,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