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所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03%,行業發展仍面臨國內、國外需求低迷、訂單不足、產品利潤下滑等諸多困難,存在進一步下行的風險。
與之同時,鑒于國內政策積極向好,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14年我國裝備制造業仍將保持平穩增長,增長的基礎和動力進一步趨穩趨強,預計全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左右。其中,去除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全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左右。
市場需求不旺
《報告》顯示,去年年初以來,裝備制造業增長速度總體上呈持續小幅回升態勢。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9.7%、9.73%、10.2%、11.03%。去除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9%、9.2%、9.9%、10.9%。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等經濟效益指標總體呈較快回升趨勢,且回升速度快于產銷。加之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壓力有所減輕,去年行業保持了平穩中速發展態勢。
盡管如此,裝備工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仍不容忽視。石勇表示。去年年初以來,行業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盡管2013年裝備工業訂單扭轉持續下滑的局面,出現緩慢回升的積極跡象,但市場需求不足仍然是企業遇到的最大困難。全年機械工業重點調查企業的訂單增幅回升至10.19%,雖然逐月小幅回升,但訂單增長仍較為緩慢,特別是冶金設備、礦山設備、煤炭機械等行業需求不足的問題更為突出。
產品價格持續低迷
在當前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由于通用和中低檔產品普遍大量重復生產,不斷激化了供過于求的矛盾,同質化的惡性競爭愈演愈烈,盲目搶訂單的現象時有發生。2013年,裝備產品價格延續低位運行走勢,當月價格指數已持續25個月低于100%,累計價格指數也持續24個低于100%,全年裝備產品累計價格指數為98.6,且總體上呈逐月微降趨勢。裝備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導致企業利潤率大幅下降。
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2013年,在世界經濟復蘇延緩、西方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推進、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背景下,雖然我國裝備制造業不斷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自8月起出口交貨值當月增速由負轉正并持續加快,累計增速也于12月由負轉正。但是連續多年的出口高速增長已開始引發日益劇烈的貿易摩擦,貿易環境日趨惡化,外貿出口形勢仍不容樂觀。
例如,巴西政府將部分工程機械產品的進口關稅由14%提高到35%,中國部分企業的出口涉稅產品在巴西幾乎停滯銷售。全年裝備制造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04%,其中去除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的裝備制造業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0.61%,分別低于全部工業出口平均水平0.96和4.39個百分點。
高端裝備受擠壓
裝備制造業是指全口徑裝備制造業,統計范圍包括: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九大類。
目前,國產高端裝備產品普遍受到外商打壓。高端裝備產品過去一直由外國公司長期主導,當我國不能自主生產時,就大幅提高價格;一旦我國企業取得國產化突破,外國公司則馬上實行價格跳水,利用我國國產高端裝備產品立足未穩的弱點爭奪訂單。比如,美國一家企業生產的核電K1級電纜(防爆等級最高),過去的報價長期保持在1000萬元/噸左右,國內企業研制出替代產品價格只有500萬元/噸,外方立即將報價調低到280萬元/噸。
外部經濟環境向好
分析當前裝備工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形勢,《報告》指出,從國際看,全球經濟進入低速檔位期,經濟增長趨勢有望緩慢增強,但復蘇動力依然不足,下行風險仍然存在。發達經濟體的增長勢頭逐步增強,中國和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在經濟周期交替與潛在增長率下降的雙重因素作用下,面臨著增長減緩的挑戰。
其中,美國的私人需求保持強勁,公共部門需求拖累經濟增長,但該阻力在2014年將會減弱,經濟增速將有所加快;日本經濟強勁反彈,但2014年會隨著財政政策的緊縮逐步喪失動力;歐元區從衰退中蹣跚恢復,但預計2014年經濟活動仍將持續疲軟。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201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2015年經濟增長率將進一步上升到3.3%,與2013年2.1%的增幅相比,今后兩年世界經濟將有所好轉。
從國內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更多地源于潛在增長率下降。中國政府正在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進行新一輪的結構性改革,包括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相對穩定,預計在今后幾年將有望保持7.5%左右的增長速度。
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從裝備制造業自身發展來看,雖然目前仍面臨國內、國外需求低迷、產品利潤下滑等諸多困難,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且隨著“四化”同步發展深入推進,尤其是在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