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北省張北縣縣城出發(fā),一路向北,約半小時后,一排排潔白的風機出現(xiàn)在車窗外,隨后,又能看到一片湛藍色的太陽能光伏板。繼續(xù)前行,儲能廠房、綜合控制樓逐一映入眼簾。
與之結伴而立的,是鐵塔銀線架起的一條條輸電線路。在廣袤大地之上,這張糅合了自然資源和科技力量的能源網架,猶如大地的脊梁,將中國智慧與原始自然完美結合。澎湃的電力無遠弗屆,為雄雞版圖的每個角落燃起光亮、帶來繁榮。
時光倒退3年,這里還是一片荒蕪草原。如今,這里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新能源并網綜合示范項目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這里不僅是我國最新的風電、光伏、儲能及智能調度輸電設備的大薈萃,更是先進科技理念的煉丹爐。這里的機器彰顯著成就,也講述著一個道理:一個國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東西就必須要自己制造,無論是過去的中國還是現(xiàn)在的中國。
突圍,突破,突變,一切在啟程和前行間發(fā)生的事都無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印。在世界能源界,我國電網建設靠實力贏得了尊重和信任,實現(xiàn)了電網科技領域中國創(chuàng)造和中國引領,促進了國產設備制造從裝備中國到裝備世界。
堅守與博弈奠定突圍基石
冬日的周末,記者來到許繼集團有限公司的換流閥車間,給糯扎渡送電廣東±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終點站江門換流站制造的換流閥正在這里加緊生產。電容組件裝配區(qū)干凈敞亮,裝備工人張旭正在給特高壓換流閥安裝導線和銅牌,換流閥的每一層都有3種型號共56根銅牌需要安裝,即使是張旭這樣的熟練工人,一天也只能完成一層半的裝配任務。
這種被稱為直流輸電工程心臟的設備,是復雜程度最高的電力裝備之一,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臺機器能夠完成其組裝工作。
確認擰緊螺母之后,張旭在螺母與螺栓之間筆直地劃上兩道力矩標示線,并且 蓋上一個自己名字的印章。這個紅色的記名標簽將永久地印在換流閥上,直到機器退役。這種嚴謹?shù)闹圃鞈B(tài)度,已經固化下來,變成我國工人的工作習慣。一個印章代表著一個生產者的責任,就是質量強國。
在電網裝備制造的過程中,往往細致的導線纏繞、極具力量和耐心的螺栓固定、簡單重復卻精度要求極高的銅片連接等基礎工序,都需要人工來完成。這些工人的雙手,代替著機器無法實現(xiàn)的精細,一種被稱為緘默知識的競爭秘訣,就靜靜地潛伏在他們忙碌的手上。這種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勞動力資源和嚴謹?shù)闹圃鞈B(tài)度,使我國電網裝備制造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往往說創(chuàng)新是科學家的事,老百姓普遍認為只有搞原子彈、搞飛船這些才是技術創(chuàng)新,我覺得我們工人在實際操作當中,把高科技含量產品制造出來也是創(chuàng)新,而且是非常不容易的創(chuàng)新。許繼集團換流閥開發(fā)部經理馬俊民說。
每一個崗位,對電網設備制造環(huán)節(jié)都是重要的。在國外,只有少量資深的技術人員才能完成的操作內容,我國的工人靠著他們自己的智慧迎刃而解。記者在許繼集團柔性輸電系統(tǒng)車間看到,一個個手觸式液晶屏立在不同的組裝區(qū)內,上面安裝了工人們自己設計的操作演示系統(tǒng)。復雜的組裝過程被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詳細的描述,什么樣的線頭使用什么樣的工具,甚至是剪線的動作都進行了規(guī)范。
沒有多少壯懷激烈,并不表示一馬平川;沒有多少驚濤駭浪,并不意味輕而易舉。仿佛是一種傳承,樸素的言語襯托黝黑的面龐,成為我國電網裝備制造工人的定格畫面。一名名普通工人的堅守,成為我國電網裝備制造業(yè)實現(xiàn)趕超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