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應該加強科學態度的培養,加強基礎研究,這樣電網事業的發展才會走向康莊大道。”4月19日,在第三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上,本報記者就電網技術創新的問題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鐘華時,這位從事中國精密電磁測量、量子計量標準等方面基礎研究的專家說道。
未來電網有三大問題待解決
1月18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作為評委之一,張鐘華認為,特高壓代表著國家電網公司創新的重大突破。
“我小的時候,全國一年總的發電量還不及我們現在一天的發電量。”張鐘華笑著談起往事,并對特高壓的建設予以肯定,“建特高壓工程非常符合我國國情,我國能源資源與需求呈逆向分布,要解決發達地區的用電問題,與其把煤運過來,不如建特高壓輸電線路,這要省得多,能大大減少能源損耗。”
“建設特高壓的意義不僅限于此,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張鐘華結合自身研究領域指出,原來,超高壓電氣設備中國人都不會做,現在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發展已經超過了國外,很多產品都向外國出口。接著,張鐘華話鋒一轉,說:“目前,國家電網公司的特高壓技術已經世界領先,但電網發展還有幾大問題亟待解決。”
張鐘華認為,國家電網公司的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面臨三大難題。其一是電的長距離輸送的問題;其二是可再生能源入網的問題,例如,風能是一種不穩定的資源,容易影響電網的安全;其三是電動汽車的普及問題,尤其是充電電池的問題沒解決。水電、風電多了怎么儲存起來?如何送出去?哪種電動車充電電池應用效率最高?張鐘華認為,這些歸根結底都是儲能的問題。
解決儲能問題應重視基礎研究
儲能的問題如何解決?張鐘華特別強調,必須依靠創新,而且,這種創新,必須先從基礎研究開始。
張鐘華說,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我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積累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他所在的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現在做的就是基礎性的研究工作,保證各種數據的準確性。例如,國家電網公司各種儀器都需要符合國家計量最高標準,計量科學雖然是基礎科學,但國家相當重視,國家持續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并且非常鼓勵探索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我們的探索性研究非常支持,哪怕失敗了也沒關系,技術創新不能害怕失敗,要有前瞻性,事實證明,最后這些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張鐘華接著說,國家電網公司除了發展特高壓,“還需要看得更遠一些,重視基礎研究并加大投入,吸引優秀人才,這樣才能解決上面提到的儲能問題。”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
“創新搞不上去,再能干的人也會失敗。”張鐘華以愛迪生為例,強調了堅持創新的重要性。他說:“大家都知道,愛迪生是創新大家,可他到了后來卻反對斯特拉提出的交流輸電,但現在交流輸電的廣泛應用證明他的觀點是不正確的。這說明,創新絕不能夠因為嘗到了一點甜頭就停滯不前,必須堅持。”
張鐘華強調,對于電網技術創新而言,持之以恒地創新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國家電網公司的推動。他說,企業的技術引領應該在兩方面,一是加大投入,二是形成產業化。
“國外許多大企業非常重視技術創新,例如IBM公司,就曾經獲得多個諾貝爾獎。美國電氣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貝爾實驗室同樣功不可沒。”張鐘華認為,中國政府、企業目前仍需要在支持創新方面下大功夫,不能僅停留于表面,關鍵是要培養起一支高質量的人才隊伍。
最后,張鐘華分享了他自己的創新經驗。他說:“創新意味著不能重復。驗證他人已得的成果不是創新,而是要研究他人沒有研究清楚的問題,甚至是沒有提出來的問題。這方面,加強基礎研究是必經之路。基礎研究做好了,將對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