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頭在外”一直是中國光伏產業揮之不去的痛。尤其在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調查的夾擊之下,國際市場的不景氣使得中國光伏企業迫切希望開拓國內市場。
在近日召開的應對美國太陽能產品“雙反”調查新聞發布會上,國內幾大光伏企業一致表示,積蓄產能的主要目的不是向美國傾銷,而是為中國光伏市場的爆發做準備。
然而,據記者了解,雖然標桿電價的出臺使得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市場已然啟動,卻并未出現大規模發展跡象,反而是各種問題頻出,爭議不斷。
不過,在進入2011年的最后一個月時,諸多利好消息傳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目標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翻番,發電配額制也將于2012年年初實施。
最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多位專家表示,種種政策顯示,2012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將會持續不錯的發展勢頭,尤其是發電市場將會有較大突破,但規范發展仍將是今年的關鍵詞。
規范市場仍是關鍵
2011年12月15日,國家能源局公布了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目標,到201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開發總量將達到4.8億噸標準煤,相比2010年增加2.2億噸。其中風電將達1億千瓦,年發電量1900億千瓦時;太陽能發電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200億千瓦時。
按照該目標計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仍將快速增長,其中太陽能年均增長300萬千瓦,發展勢頭不減。
由于受國際形勢影響,我國太陽能產業目前形勢并不樂觀,但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從今年下半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來看,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太陽能發電,“因此不是"悲觀"和"樂觀"的問題,而是政策支持力度表現得特別明顯,市場肯定會大發展。”
但是,該規劃中風電年均增量卻低于2010年的18.9吉瓦。
孟憲淦表示,這是由于我國目前的風電裝機已經達到較大規模,考慮到電網的消納、輸送、財政支撐能力,必須有序發展。
我國目前的風電裝機已經大大超過2008年發布的“十一五”規劃目標,電網沒有做好消納準備也成為“棄風”現象的原因之一。
近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評價稱,風電等新能源發展太快,“有些心驚肉跳”,“十二五”期間將加強風電行業管理,狠抓風電并網和消納工作,提高風電技術和質量要求,保證風電開發有序進行。
孟憲淦表示,“棄電”、“棄風”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制度不完善。為避免這種雜亂無章的發展局面,未來應一方面規范市場,一方面完善政策,同時要求相關的電網企業積極參與。
中國社科院能源經濟中心主任史丹則認為,雖然發展過快導致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積累了一些問題,但2012年的發展勢頭還會繼續保持,未來將進入一個追求質量和效果的發展階段。
據此估計,我國今年還會密集出臺一系列行業標準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