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機電商會)赴歐談判前夜,眾多企業紛紛提及各自的價格底線方案。
6月13日,多位光伏企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證實,企業的組件價格底線多在0.5-0.54歐元/瓦之間,“這些方案都是在端午節(6月10日)前提交上去的”。(mro信息報)
目前歐盟成員國內自產的光伏組件價格在0.6-0.7歐元/瓦區間,中國光伏企業目前提出的普遍為0.5-0.54歐元/瓦的價格底線,則是中國企業在歐盟成員國內的售價。
根據機電商會透露的數據,目前總計有66家光伏企業授權該組織去參與和歐盟的“價格承諾”談判。
中盛光電集團CEO佘海峰告訴記者,機電商會的調查表最低和最高價格底線兩個數據,該公司提及的方案在0.52-0.57歐元/瓦之間。在其看來,“價格承諾”談判中,在量上雙方分歧較大,而價格方面相對容易考慮到歐洲的逐漸降低的上網補貼,惟有安裝中國的組件才能實現較好收益。
昱輝陽光(NYSE:SOL)CEO李仙壽則對“價格承諾”談判持悲觀態度。在其看來,“價格承諾”談判是企業與歐盟談,屬民間性質內容,影響及對抗能力有限。“更大的利益是中國與歐盟之間的博弈,歐盟肯定還跟中國談其他方面的生意,比如銀行業開放等。國家層面的談判才是核心。”
價格承諾方案
“價格承諾”談判的具體內容為:中方承諾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不低于某個最低價格,并設定具體時間期限;中方承諾將每年出口至歐洲的組件限定在一定的規模范圍內。作為交換,歐盟將不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
“現在還沒確定的是,馬上進行的談判是放在中國還是歐盟,但很快雙方就會進入談判狀態。”光伏產業分會秘書長孫廣彬表示。
6月4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出爐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初裁決定。其具體內容為:自6月6日到8月6日將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若未來兩個月談判未有結果,則此后4個月稅率將升至47.6%。
多位光伏人士均表示,如若“價格承諾”談判成功,其希望銷售至歐盟的市場價格為目前價格加上11.8%的稅率,“而這個價格即能使中國企業贏利,也與歐盟地區的組件生產成本相近”。
全球第五大太陽能光伏企業、阿特斯陽光電力(納斯達克代碼:CSIQ)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對記者坦言,該公司在歐盟的光伏組件售價在0.54歐元/瓦左右,“沒必要將價格訂得太低,一方面歐盟不會接受,另一方面這個價格可以促進國內產業的洗牌”。
歐盟雙反一般會有五年的期限,對企業而言,更期望在“價格承諾”談判中有一個年度價格調整內容,譬如將價格與硅料、歐盟各國FIT補貼等相關聯。“但如果涉及的內容太細,歐盟也不會理會,因為歐盟不可能為了一個產業,每年專門組織一個團隊來做價格調整工作”。江西一位光伏企業人士擔憂說道。
另一方面,“價格承諾”談判涉及到配額內容,此也是中國企業爭議的焦點。根據歐盟采信的第三方報告,2013-2014年,歐盟每年的光伏新增安裝量在9GW左右,而歐盟2012年組件產能為9GW,產量為4GW。
2012年歐盟的光伏安裝量為16.9GW,而當年中國出口歐洲的光伏組件在12GW左右。
“這也是我們勸說歐盟的一個重要數據支撐。”上述江西光伏企業人士說,從16.9GW到9GW的安裝量,歐盟的安裝量不可能降得如此之快。如果按照9GW左右的安裝量,那么如果配額制談成,那么給中國企業的配額只有3GW左右,由此讓國內企業遭遇重挫。
一年有近1/4時間待在歐洲的佘海峰認為,其間的數據差異主要看雙反的最終影響。“上半年歐盟的安裝量和去年是差不多的,但如果對中國的雙反最終成行,那么可能會導致安裝量下降。”但機電商會在首輪談判中,企業均希望能夠給予每年10GW左右的配額。
歐盟影響趨弱
“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大型電站已經沒有或是給予很低的補貼,如果沒有低價中國組件的供應,收益就是負數。”佘海峰分析,臺灣地區和東南亞等地雖然有光伏企業,但要么價格較高,要么產量方面仍然上不去,無法滿足歐洲在低FIT下的大規模安裝、收益盈利問題。
數據顯示,由于已對歐盟雙反存在預期,2012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對歐洲出口額為11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1%。作為比較,歐洲光伏市場在全球中的比重,已從2012年的50%以上降至2013年的25%,歐洲市場對國內企業的影響減弱。
李仙壽分析,按照0.5歐元/瓦計算,歐洲2013年或有15GW的安裝量,即75億歐元的市場規模。“75億歐元里面,估計也就60%-70%的組件來自中國,那么銷售額仍比去年再打一個折扣。”
6月初,中國商務部正式對歐盟葡萄酒發起雙反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進口歐盟的葡萄酒總量為金額10.4億美元,主要進口國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國,其中的法國和意大利都是在此前光伏雙反投票中,表示將支持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
不過,相對100億美元左右的光伏出口,10.4億美元的葡萄酒進口額顯然不能對等。有市場傳聞稱豪華汽車的進口等領域亦將會遭遇雙反調查。
縱使是即將成行的“價格承諾”談判,企業方面亦有憂慮。“譬如縱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