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新興技術,3D打印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夢幻色彩,這種情況在上世紀90年代的“因特網”身上也曾發生過。在流傳甚廣的各類版本中,3D打印技術幾乎無所不能,大到飛機、房屋和汽車,小到牙齒、手帕和刀叉,甚至是人體器官,都可以打印成型。成龍在其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十二生肖》當中,更是將3D打印技術著實“秀”了一番,讓人們非常直觀地感受到了高科技的神韻。而在現實中,對于3D打印技術的前景,唱多者和唱空者都大有人在。唱多者眼里,3D打印最終可以負責打印一切,將徹底顛覆人類生產模式,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可能的。而在唱空者眼中,3D打印局限很大,更多是在玩概念,打印出來的東西更多是中看不中用,精度和品質根本就不能同傳統工藝模式下制造出來的東西相比,成不了多大氣候。無論唱多者還是唱空者,基本都是言之鑿鑿,證據充分。如果我們回顧歷史的話,類似情形在每一次新事物出現的時候都曾經發生過,火車、汽車、手機、互聯網、電子商務,無一沒遭受過“有事實”、“有根據”、“有權威”的嚴重質疑。
在此我并沒有絲毫貶低唱空者的意思,對唱多者的看法也不完全贊同。任何新事物都有其固有缺陷、成長過程和發展規律,3D打印隨著技術的持續突破,肯定會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也絕不可能變成傳說中的“神器”。我們更多需要站在一個“實用主義者”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對3D打印技術持迭代式樂觀態度,不悲觀、不虛妄,腳踏實地,緊跟技術發展節奏,享受其進步過程中所帶來的每一項紅利。這實際上更應該成為實業界,對包括3D打印在內的所有“新技術”持有的態度,務實、客觀、動態,才真正有利于把握機會。
3D打印,實際上是對一系列“增材制造”技術的總稱。所謂“增材制造”,是指不經過車、銑、鉆等傳統“減材”切削加工,而是通過堆疊材料來直接形成最終產品的一種制造理念。整體上來看,3D打印技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對打印耗材的要求比較苛刻。到目前為止,可供打印的材料品種主要有石膏、尼龍、ABS塑料、PC、樹脂、金屬、陶瓷等,原材料的形態限定在粉末狀、絲狀和液體狀等僅有的幾個大類上,絕非普通意義上的材料,整個打印過程宛如春蠶吐絲般一層一層包裹起來,最終形成自己想要的品質和形體。第二、打印設備的專屬性很強,耗材也必須與設備匹配。而且不同的材質需要不同的3D打印機,暫時沒有一種打印機能通吃所有材料。目前不同廠家的打印機捆綁不同廠家的材料,材料和設備方面都缺乏通行的行業標準。盡管隨著整個產業發展,行業標準的突破只是時間問題,但通吃一切材料的“萬能機”肯定還是神話,即便是真的能造出來,恐怕價格也會是一個天文數字。第三、打印前后還存在其他工序。打印之前需要復雜的3D及工程學建模,一些產品打印之后還需要打磨、燒結、組裝和切割等后續工序,而這些環節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才能夠完成,最起碼還是需要必要基礎知識的。這就如同現在的IT軟件,程序本身可以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簡單化、人性化、傻瓜化,但這也不過是在降低操作難度而已,并不能完全取代專業性。第四、存在著精度和效率悖論。3D打印其實就是一層層來制作物品,如果想把物品制作的更精細,則需要每層厚度減小,如果想提高打印速度,則需要增加層厚,然而這勢必會影響到產品的精度以及質量。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上述四個問題,都存在著巨大改進和完善空間,但在相當長的發展階段,3D打印技術的應用范圍都將是較為有限的。擺在首位的一個問題,就是打印成本太高,一些功能簡單且通用性很強的物品,譬如打火機、碗筷刀叉、購物袋以及鞋襪,按照傳統大工業生產模式制造,分攤下來的成本會非常低,在售價上也會更有競爭優勢,如果你使用3D打印機的話,光成本就夠你到超市買大批同樣的東西了。倘若打印復雜物品,不但對打印設備本身要求很高,同時對耗材種類的要求也較為苛刻,少的10種以內,多的需要幾十種甚至上百種。盡管3D打印技術本身大大降低了“造物”門檻,但也不是把壁壘完全消解掉了,從技術建模到耗材配備,勢必依舊會將大批尋常百姓拒之門外。家庭應用級的3D打印設備肯定會出現,但更多是一種體驗式玩具,功能簡單,適用范圍十分狹窄。綜合以上因素,3D打印技術只適合生產小批量、復雜、貴重、個性化或常規方式難以制造的產品,而且用戶群體更加適合中小企業或者是研發機構,家庭普及基本是一種夢想。
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3D打印也有自己非常獨特的優勢。其中最為明顯的還是個性化強。在大工業制造模式下,產品從設計、開模、備料、生產到組裝,是一個比較復雜和繁瑣的過程。盡管隨著“差異化”和“體驗式”營銷理念興起,在“個性化”方向上還是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其空間畢竟相當有限。大生產模式下所謂的“個性化”,在本質上還是“差異化”,只是生產批量相對要小一些罷了。只有在3D打印技術條件下,才有可能真正“回歸”手工業時代的“個性化”生產。正是因為能夠做到效率較高的個性化制造,物質產品“種類倍增”才變得簡單可行,3D打印技術支撐產品種類以“加速度”方式一路飛奔,進而使得整個世界充滿夢幻、更加豐富多彩。減少浪費,也是3D打印技術極為重要的一個優勢。傳統工藝屬于典型的“減材制造”,中間環節多、產業鏈長,每經過一個環節,都會產生特定比例的“邊角料”,造成的浪費極大,資源和能源轉化率相對來說要低得多。而3D打印屬于增材制造,可以避免“逐級減材”模式下材料的巨大浪費,并且可以大大縮短產業鏈,大幅提高原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生成率,屬于一種真正的“環境友好型”技術。
在科學領域,3D打印并不是什么新鮮技術,其理論構想源于19世紀末的美國,并在20世紀80年代逐步得到發展和推廣,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把3D打印稱作“上上個世紀的思想,上個世紀的技術,這個世紀的市場”。從目前來看,這項技術已經在工業制造、文化創意、數碼娛樂、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生物醫療、消費品、建筑工程、教育以及個性化定制等領域有所應用。在工業制造領域,3D打印技術被用作產品概念設計、原型制造、產品評審、功能驗證、制作模具甚至是直接打印產品,其打印的各種器具模型,也常常被應用在企業的營銷和品牌活動中。在文化創意和娛樂方面,3D打印技術被用來制造形狀及結構復雜、材料特殊的藝術表達載體,電影《阿凡達》當中就運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部分角色和道具,而3D打印的小提琴在其品質上已經能夠接近手工藝水平。航天與國防軍工領域,很多零部件十分個性化,尺寸、形狀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極為苛刻,而且其數量要求往往非常少,甚至是惟一的,這不太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制造,只能通過3D打印來滿足需求。生物醫療領域,3D打印技術常用來制造人造骨骼、牙齒、假肢等絕對個性化而且附加值極高的物品。在消費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