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天有不測風云”,國慶長假剛過,一則來自美國的壞消息令中國光伏業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美國太陽能板制造商EnergyConversionDevices(ECD)的破產管理人將尚德電力、天合光能和英利綠色能源三家中國光伏企業告上法庭,指控三者涉嫌價格操縱并對美傾銷廉價太陽能板,求償9.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8億)。
作為中國最大的三家光伏制造企業,它們在美國“躺槍”已經不是頭一回。就在去年10月份,一家進入破產程序的美國光伏企業Solyndra曾以操縱價格為由將三巨頭告上法庭并索賠15億美元。耐人尋味的是,就在Solyndra提起訴訟的同日,美國商務部宣布了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制造商的“雙反”終裁。無風不起浪,同樣的時間、同樣的訟訴對象、如出一轍的“控訴”理由,這難道僅僅是巧合么?明打三巨頭的背后,會否暗藏劍指整個中國光伏產業的圖謀?抑或是美國為尋求對華光伏制裁加碼而做出的投石問路之舉?“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無論結局怎樣,這場蹊蹺的官司顯然值得中國光伏業警惕。
一起不合常理的訴訟
美國太陽能板制造商ECD已經破產,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的是這家公司的破產管理人JohnMadden,理由是這三家中國光伏企業涉嫌價格操縱并對美傾銷廉價太陽能板,從而導致了ECD的破產。
眾所周知,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作為企業的破產管理人,主要職責就是做好破產企業的資產處置和債務清算,至于企業因何破產與其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也不會對整個破產清算過程產生影響。如果說,三家中國企業與ECD存有債務關系,為了替破產企業債權人追討債務而追訴前者還情有可原,但事實是它們之間并無任何經濟糾葛。因此,JohnMadden公開為破產企業鳴冤叫屈,并且不惜與這三家中國光伏巨頭對簿公堂,顯然不符合常理。
而從訴訟理由來看,據JohnMadden在上周五向美國底特律聯邦地區法院提交的起訴文件表示,他指控上述三家中國公司合謀將其超過95%的產品出口海外,試圖“非法占領美國市場”,從而讓美國市場充斥大量低價太陽能電池板,9.5億美元是三者在美傾銷電池板給ECD造成的損失。
按照美國法律,競爭企業暗中勾結導致消費者付出更高價格屬于違法行為。假設JohnMadden的指控屬實,既然他能夠輕易看穿這三家中國企業如此大范圍、明目張膽的價格同盟及低價傾銷,其他美國光伏企業會視而不見?為何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尚在運營的美國光伏企業向法院提起類似申訴,反而是一家已經宣告破產的企業先知先覺?何況,如果有確鑿的證據在手,這早已不是企業之間訴訟可以輕易解決,向美國商務部或者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這類政府部門申訴豈非更加合乎情理?
舊恨未報又添新仇
對于尚德、英利和天合光能來說,此次平白惹上官司可謂是“舊恨未報又添新仇”。去年10月,一家早在2011年9月便宣告破產、名為Solyndra的美國光伏企業就曾經向它們提起反壟斷訴訟。在當年的起訴文件中,訴訟理由更加聳人聽聞,Solyndra指控三巨頭與多晶硅生產商、金融機構和中國政府共同組成卡特爾壟斷組織,使得光伏組件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美國銷售,對該公司造成了15億美元的營業損失并導致其破產。
鮮為人知的是,Solyndra并非泛泛之輩,曾經被美國當作能源創新樣板,在2009年還得到過美國能源部批準的5億美元聯邦貸款擔保。正因為此,Solyndra的破產案當年曾在美國政界引起軒然大波,牽連到了白宮甚至影響到總統奧巴馬2012年的大選。2011年11月3日,美國眾議院能源與商務委員會還曾投票通過決定,要求白宮交出所有與Solyndra有關的文件協助調查。當時美國就有分析人士指出,Solyndra之所以對三家中國公司發難,無疑有政治力量充當幕后推手,目的在于推卸和轉嫁“新能源樣板”倒閉的責任。
應警惕美國對華光伏制裁加碼
看來,“槍打出頭鳥”這句話,在美國也同樣適用。作為中國光伏軍團的領頭羊,這些企業在美國的銷售業績的確不俗。盡管遭遇了全球性的光伏行業危機,以英利來看,其2010-2012三年間在美國的營收分別達到人民幣12.16億元、21.37億元、16億元,占公司銷售份額的比重更是從9.7%逆勢攀升至14.1%;同期,天合光能在美國的營收業績,占公司銷售份額的比重也從14%躍升至25.5%,同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即便是美國對華光伏產品實施“雙反”也并未動搖中國光伏組件在美國的有利地位,對美出口仍逐步攀升。英利曾公開表示,今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有望取得250%的爆發式增長。究其原因,恐怕還在于中國企業規避有方。因為按照美國的“雙反”規定,只要中國對美出口光伏組件的原材料并非產自中國大陸,就不會招致懲罰性關稅。即便是在海外設廠或者代工,以成本及運費來計算,中國光伏組件的售價仍然可以低于美國同類產品。反觀美國,由于價格競爭力不強,大型光伏組件生產商已經所剩無幾,現在成氣候的也就是FirstSolar和SunPower兩家。
其實,美國人何嘗不知,Solyndra也好、ECD也罷,技術落后經營不善、缺乏競爭力,才是這些企業最終破產的根本原因。然而,在美國經濟整體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運營不善的美國公司向中國競爭對手潑臟水儼然已成為一種“時尚”。而從美國對華光伏“雙反”后的表現來看,他們并未從貿易制裁造成的“雙輸”困局中吸取教訓,更沒有從中歐光伏爭端握手言和的雙贏結局中得到啟示,反而想著進一步扎緊藩籬、為中國光伏產品進入美國設置更高門檻。
今年以來,已經有一些跡象表明,美國正試圖為對華光伏“雙反”打補丁,徹底封堵中國企業合理避稅的“漏洞”;雖然目前為止尚未付諸行動,但仍然需要引起中國光伏業界的高度警醒。就眼下尚德、英利與天合光能遭遇的這場官司來看,對方的真實意圖絕非表面看來的索賠那么簡單;時值美國對華光伏“雙反”屆滿一年的敏感時刻,這起訴訟案的背后,隱約潛藏著一股為重新炒熱中美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