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一書中提及物聯網,到1999年MITAuto-ID(麻省理工學院自動標識中心)提出普遍公認的物聯網概念,已有十余年。作為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的代表,物聯網在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度與日俱增,是各國近些年產業政策支持和投資的重點。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發布的《2013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年度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中了解到,自無錫1999年提出“感知中國”概念以來,4年間,從中央主管部委到行業、省市,多點、多層次的物聯網規劃密集出臺;4年間,各級物聯網專項基金相繼啟動,新一輪物聯網專項基金有望翻番;4年間,我國所有的一線城市、50%以上的二線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目標。初步預測,“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在“十二五”期間將累計超過7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累計將達到數萬億元。
不過,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所言,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視物聯網的國家,但很多地方大力推進物聯網產業的做法似乎還停留在概念層面,因此出現了一些過熱的苗頭,需冷靜對待。
三層技術架構體系形成
物聯網的價值在于讓物體也擁有了智慧,從而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物聯網的特征在于感知、互聯和智慧的疊加。因此,物聯網由三個部分組成,感知部分、傳輸網絡和智能處理。
目前,物聯網的體系架構通常認為也有這三個層次,底層是感知層也就是傳感網絡,中間層是網絡層即數據傳輸的網絡通道,上層則是應用層。
“在物聯網的體系架構中,感知層相當于人體的皮膚和五官,網絡層相當于人體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相當于人的社會分工。”《藍皮書》形象地比喻道。
《藍皮書》指出,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皮膚和五官,包括二維碼標簽和識讀器、RFID(射頻識別)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主要作用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作用相似。網絡層是物聯網的神經中樞和大腦,包括通信與互聯網的融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和信息處理中心等。網絡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于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應用層是物聯網的社會分工,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廣泛智能化。這類似于人的社會分工,最終構成人類社會。
標準化工作架構形成
標準化是物聯網建設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對產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從市場角度看,誰掌握了標準誰就占據了市場的制高點,從技術角度講,在一個標準化的平臺上,一些原本復雜的問題,如設備異構問題,會迎刃而解。
正如感知中國物聯網集團總裁劉海濤所說,物聯網應用、標準推進思路是要制訂共性平臺的標準和應用子集的標準。“標準應用、產業關鍵技術公關和技術領域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咱們的左腿和右腿的關系。標準制定、產業推廣和應用規范就像齒輪共同推進的。”劉海濤說,標準制定是永無止境的,它會隨著應用和產業的發展一直在制定著、修改著、完善著。
近年來,我國物聯網標準化工作快速發展,形成了良好的物聯網標準工作體系、機制和環境。國家從政策、專項資金等方面入手,為物聯網標準化工作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會同相關部委,確立了以“基礎標準+應用標準”的工作體系,成立了10余個物聯網相關標準工作機構,物聯網標準化工作架構基本形成。
運營商成新興力量
物聯網的發展必然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根據《藍皮書》的分類,物聯網的產業鏈應該包括三個部分:以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嵌入式系統為代表的核心產業體系,以網絡、軟件、通信、信息安全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支撐產業體系,以及以數字地球、現代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環保、綠色制造等為代表的直接面向應用的關聯產業體系。
其中,RFID和傳感器是整個物聯網產業的基礎。從數量上看,RFID和傳感器是整個網絡的觸角,所以潛在需求量最大。但同時,相對于其他環節,該環節的入門門檻不高,產品平均售價一路走低,未來將面臨增量難增收的情況。從當前的情況看,由于已經有較多的行業應用,且政府支持力度開始加大,RFID和傳感器企業在中短期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從空間維度觀察,物聯網運營商與RFID發展潛力最大。
物聯網運營商是新興的子行業,未來很可能形成寡頭壟斷格局,同時,系統集成的需求將遠高于目前電信網和互聯網的需求。《藍皮書》指出,物聯網運營涉及的領域更為廣泛,包括交通運輸、新能源、電力、金融保險以及智能建筑方面,目前,物聯網應用還僅僅運用于電力、交通、醫療、物流等單獨的行業和企業。分析認為,運營商將是物聯網受益周期最長的環節。
在第四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中移物聯網公司副總經理葉凌偉表示,中國移動高度重視物聯網發展布局,從2006年就開始建設全國的機構,到2012年中國移動正式組建了全資子公司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
“作為中國移動成立的物聯網公司,我們有自身的定位,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希望立足全國,服務需求。”葉凌偉表示,中移物聯網公司的定位首先是物聯網業務服務的支撐者,為用戶提供高效,穩定,安全的物聯網專用網絡,打造開放的接入平臺、能力平臺、大數據平臺;其次是專用芯片和模組的提供者,在通信模組、智能傳感器、處理器模組和開源硬件體系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發與聯合推廣;再有就是物聯網專用產品的推動者。針對細分行業,通過與系統集成商(SI),應用提供商(AP/SP)開展合作,提供解決方案。
相關報道
工博士工業品商城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商城(www.xyent.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