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越發嚴峻的環境問題,曾經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環保股炒作熱潮。但是與市場預期相比,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卻明顯滯后。不過隨著國家政策對于環保問題推動,有望對涉足環保業務的公司產生實質性利好。
《決定》中明確指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對此,一位券商環保行業資深分析師指出,環保產業的頂層設計提出,將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制度與管理體制,其影響是完善環保產業的盈利模式。從當前的環保細分產業上看,盈利模式相對完善的是,市政水處理、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火電廠煙氣治理產業鏈。中電遠達、維爾利、桑德環境、碧水源等標的都符合這個邏輯。
另外,《決定》中還有兩個“亮點”值得關注,一是提出要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這意味著環保效果也將成為官員考核的重要指標,有望進一步增強官員重視環境保護問題的發展,探索垃圾發電、廢物回收利用等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的發展模式。
第二個“亮點”則是《決定》指出要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目前受到業內普遍認可的觀點是,市場化是環保治理的必經之路,伴隨環境稅開始征收或污染物交易體系建立,排污方在項目招標過程中將更加注重技術實力和污染物削減能力等指標。而在這一過程中,擁有先進環保處理技術的公司將首先受益。
具體來看,在水處理產業中,膜技術屬于處理效果好、技術先進的領域,碧水源、津膜科技表現突出;固廢處理方面,通過垃圾發電來實現環保+經濟效益同步的垃圾焚燒發電也值得關注,上市公司涉及盛運股份、華西能源;另外土壤修復產業中,目前發展較好的公司包括維爾利、蒙草抗旱,永清環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