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熱議的話題之一:一邊是汽車企業紛紛跑馬圈地建廠擴能;另一邊卻是中國汽車產銷量三年來首度出現供大于求。在中國經濟“減速換擋”的關鍵時刻,已經在不少產業出現的產能過剩問題,會否在汽車產業再現?
所謂“三年來首現供大于求”,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2211萬輛和2198萬輛,同比增長14.8%和13.9%,產量超出銷量13萬輛。
在年產銷2000多萬輛汽車的大盤子里,產量超出銷量13萬輛,其實還遠遠談不上產能過剩。假如全國那些限購汽車的城市取消“限購令”,估計就不是“產量超出銷量13萬輛”,很可能是生產缺口達到上百萬輛。產銷變量中,最不好掌控的就是汽車企業不知道未來中國還有多少城市采取汽車“限購令”。政府部門一拍腦袋,“限購令”很可能“半夜雞叫”了。倘若地方政府能夠根據本地情況,提前公布本地區汽車數量達到多少將采取“限購令”,汽車企業或許可以早日采取控制產能過剩的措施。事實上,地方政府做不到精確計劃和數字管理,只能“馬后炮”,交給市場去解決。
據我的觀察、調研和分析,中國汽車企業至少還有10年的好日子。什么時候,當人們聽說有汽車企業倒閉了,或改行養豬去了,那時候才是中國汽車真正過剩了,今日美國的底特律汽車城,才是美國汽車制造業產能過剩的真實寫照。中國10年之內,能出現底特律汽車城那種情況嗎?中國早晚會出現底特律汽車城,只是10年之內不大可能。10年之內,出現一兩家汽車企業倒閉,也無需驚呼汽車產能過剩,應當高興的是那時中國汽車工業才開始真正走向強大健康之路。任何一個供不應求的行業,永遠不會主動轉型或向上提升。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滅不生,生生不息。
表面上看,中國似乎很多行業都遭遇到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假如官場或媒體也可以看成是一個行業,同樣也存在過剩問題。官員本身過剩,考公務員的大軍每年仍然如過江之鯽,想當官的中國人太多了,難道不過剩嗎?一個城市那么多報紙,還沒死幾家呢,新媒體、自媒體又跑出來了,有那么多新聞、那么多思想觀點要發表嗎?難道不過剩嗎?
產能過剩一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采取不當的方法去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倘若我們能夠真正用優勝劣汰的方法,也就是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市場競爭,讓該死的死,該生的生,產能過剩是一件好事情。反之,用人為的辦法保護落后產能,該死的死不了,該生的難產了,或者是人流了,那就太可怕了。官場反腐敗,只是劣汰,還不能保證優勝。新媒體、自媒體自身如何優勝劣汰,也還需要一個較長時期的觀察。傳統媒體一時半會兒也很難實現優勝劣汰。市場上,很多時候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中國式的產能過剩,過幾年就來一次,因為優勝劣汰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