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大氣污染防治的專項資金有多少?這些資金主要都用到哪些方面?另外,對這些資金的使用是如何加強監管的?”就山東省政府提出的9000億大氣治理的投資額,呂善勇接連發出三問。他是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之一。
5月30日上午,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召開聯組會議,就山東大氣污染防治情況開展“專題詢問”。整個詢問會采用問答形式。包括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省發改委副主任薛克等在內的15位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接受人大常委會委員的詢問。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于國安回答了呂善勇的問題。“去年省級加上中央專款投了53億元,今年大概在70億左右,增長30%以上。但是,這些資金與實際需要相比,差距很大。我們省里的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總投資9000個億,僅靠財政投資遠遠不夠。”
于國安稱, 一方面需要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通過貼息、補貼等方式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另一方面需要發揮財稅政策的綜合作用。舉例說,“造成我省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建筑施工揚塵,今后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開征揚塵排污費,利用經濟手段加以治理”。
年初山東省“兩會”上,省長郭樹清主動公布自己是當地治理霧霾天氣工作小組組長。全國兩會期間,山東濟南被列入全國空氣較差的十個城市之一。“大氣污染涉及眾多部門,存在交叉部門責任不清的現象,容易造成個別部門推諉扯皮。”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翟魯寧認為,專題詢問可以將多個部門同時置身于監督之下,十幾個應詢部門面對常委會從不同角度提出的問題。
人大常委會的成員們,大多圍繞工業,揚塵,機動車污染三個方面進行詢問。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廳長張波介紹,目前山東污染排序還是燃煤和工業排放在第一位、揚塵放在第二位、機動車污染放在第三位,但是機動車增長的速度很快,預計五年以后可能會占到更大的比例,排位前移。
“截止到目前,按照國家對落后產能的判定標準,我們山東省重點行業還有多少落后產能?”對于工業方面,常委會委員杜昌祚關心淘汰落后產能的情況。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指出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21個重點行業的“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
“山東省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涉及460戶企業,我們省有1600多戶企業淘汰了落后產能,該省計劃數是國家下達計劃數的3.5倍。”省經信委副主任楊少軍這樣回答,并介紹“我們省現在產能未必是落后產能,有的是壓縮產能,有的是化解落后產能。產業結構現在比較偏向重工業,比重占到65%左右”。
省發改委副主任薛克披露了當地的七大行業產能利用情況:粗鋼產能利用率79%,電解鋁也是79%,平板玻璃是83%,這些產業利用率比全國水平稍好。
薛克說,水泥產能利用率為74%,和全國持平;船舶行業產能利用率55%則是比較差的。當地煉油行業的能力超億噸,在全國第一,但是產能利用率僅為55%,比較差。輪胎行業產能利用率58%。“總體上看七大行業的經營狀況由于產能過剩都比較差,部分行業處在虧損和半虧損的邊緣。”
另一位委員王鳳山則注意到了揚塵問題并非城市專*,“目前農村都是村村通公路,村里的揚塵也很厲害,這個由誰來管理?除了城鄉接合部以外,農村誰來管? ”
山東省住建廳廳長宋軍繼回答時提出了山東解決農村垃圾和揚塵問題的兩個模式。“昌邑模式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包括道路清掃、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需要財政投入一塊,社會支持一塊,農民承擔一塊”。另一種模式是,“壽光、榮成等市城鄉環衛一體化,都是由政府承擔一體化費用。”模式仍需“因地制宜”。
對于機車污染,常委會委員孫黎提出:“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大力推廣以天然氣等能源為動力的汽車,但是聽起來,在新能源電動汽車方面推廣比較少,是不是這個意思?”
省交通運輸廳巡視員高洪濤坦率說,“這是一個事實,這里面主要是一個效益問題,實際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助是很大的,每輛車40萬元,而對清潔能源汽車只有三萬塊錢的補助,為什么?這是由于目前我們電池技術不夠過關。由于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全世界包括我們國內,電動汽車方面是很欠缺的,我們期待電池工業能盡快突破,一旦突破,比天然氣有優勢得多。”
詢問會時長兩個小時左右,對于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張波坦言“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壓力很大”。他稱“歐美大規模向大氣污染宣戰的時候,他們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了75%,服務業的占比也已經遠超過了60%,相比之下,我們是希望解決PM2.5問題的發展中國家。”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賈萬志當天表示:“這次專題詢問將以常委會文件轉交省政府研究辦理。省政府要對審議意見認真研究,提出改進措施,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辦理情況的報告”。
當天“專詢”前,有20多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了發言詢問的要求。會議主持人介紹,經綜合考慮協商,確定6位委員為指定詢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