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技術途徑之一,碳捕集與封存在全球各地受到了廣泛重視。國際能源署研究表明,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濃度限制在450ppm的所有減排技術中,僅碳捕集與封存就需貢獻20%。當前,包括國際能源署(IEA)、國際能源論壇秘書處(IEF)、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在內的全球主要能源研究機構和主要碳減排積極倡導組織和國家已經一致將CCS技術作為未來的主要碳減排技術。 按照IEA 2009年預計,全球2010年至2050年CO2的實際潛在儲存能力至少將達到16800億噸,2050年的儲存量為1447億噸,其中中國和美國分別為259.44億噸和261.14億噸,占全部儲存量的36% 。報告認為,沒有CCS技術,到2050年全球實現CO2減排一半的成本將增加70%,即國際社會需要多付至少2.5-3萬億美元的額外投資。 按照澳大利亞全球CCS研究所的統計,目前世界上有270個CCS項目,其中70個達到每年封存超過100萬噸二氧化碳的商業級規模。然而,大多數項目目前還在規劃研究階段,真正運行的商業化項目不超過10個,并且主要集中在油氣生產領域。 我國華能、中石油、神華、中國綠色煤電、新奧等公司都在開展CCS項目研究工作,華能年捕集3000噸CO2的高碑店項目已于2008年投產。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個項目是神華集團馬家塔煤碳直接液化項目年捕集與封存100萬噸CO2計劃和中國綠色煤電有限公司準備在天津建設的250MW IGCC加CCS項目。 盡管全球范圍內CCS項目數量不少,但該技術的推廣仍面臨若干問題。目前在CO2捕集、凈化、運輸和封存各方面的技術都已具備并在各單個環節有示范運行項目,但除了在油氣領域將CO2從天然氣中分離用來驅油并在枯竭的油氣田中永久封存之外,尚無專門從排放源(如電廠或鋼鐵廠)到封存地的一體化商業運行項目。此外,按照現有項目估算,CCS項目的商業化運行成本是每噸CO2約70美元左右,如此高昂的成本,大眾普遍難以接受。CCS不同于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在封存端沒有穩定的市場與回報,有效的CCS融資模式尚不存在。按照現有技術,CO2捕集過程還會消耗大量的能源。 按照目前情況看,大規模推廣CCS的條件尚不具備,不應該對CCS抱有太大希望,在CCS發展中存在著巨大的挑戰與不確定性,但是,無論CCS的是否有生命力,我國必須重視CCS的技術研發和國際合作,不斷跟蹤最新CCS技術進展,積極應對。 一旦未來CCS在技術、成本、商務模式、政策監管、公共接受等方面有所突破并正式成為公約秘書處規定的全球碳減排技術,CCS將變成一年一度聯合國氣候會議的焦點,我國必須在“如何分攤由于CCS而帶來的額外成本方面”據理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