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環保部獲悉,明年1月起公眾可公開獲得環評報告書(表)全本。此外,環評受理、審批和驗收全過程的信息均將公開。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我國正處于環境敏感期和矛盾凸顯期,近年來因建設項目環境問題引發的環境群體性事件頻繁發生,環境影響評價越來越受公眾和媒體的關注。
環保部日前印發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從四方面加大了環評信息公開力度,即公開環評報告書(表)全本、公開政府承諾文件、公開批準和不予批準環評文件的全文、公開環評機構和從業人員誠信信息。
另外,所有環評機構基本情況、主要業績、技術人員、誠信記錄全部公開;對違規環評機構及人員的處理信息全部公開;同時要求省級環保部門公開對環評機構的年度考核結果,鼓勵公眾對環評機構違規行為進行舉報、對環保部門資質管理進行監督。
《指南》自明年1月起開始實行,到時,公眾能夠獲得環評文件(除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事項外)的全部信息。另外,地方政府在環評中做出的環保措施承諾,公眾可就其是否兌現實施社會監督,還可方便獲取環保部門做出環評審批決定的詳細信息。
解讀
環評報告全本公開有助公眾監督
環保人士陳立雯認為,環評報告全本公開對公眾參與監督意義重大。陳立雯表示,目前,對環評報告等環評及相關信息,各有關部門是應主動公開還是被動公開,環保部并沒有明確規定。
此前,申請廣州市環保局公開李坑垃圾焚燒廠的環評報告全本未果的陳立雯,不得不訴至法庭,官司歷時一年多,但仍未得到有效答復。
中華環保聯合會督察訴訟部部長馬勇也表示,對環評信息公開此前并沒有直接依據,公開也可以,即使不公開公眾也找不到證據問責。
馬勇說,這次《指南》出臺后,此類信息被明確要求公開。就各級環保部門來講,這是環保部公布的可操作的具體文件,以后肯定都會照此執行,執行不力上級環保部門可直接問責。
商業秘密難鑒定易遮羞
陳立雯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她接觸過的環評報告中,環評數據作假是很常見的現象。陳立雯說,環評報告由建設項目出錢,所以環評作假已幾乎成為業內的潛規則。她認為,環評報告全本信息公布可以減少這類現象的發生。
“環評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公眾參與,之前的公眾參與沒有真正實施。”陳立雯說,她目前拿到的兩份環評報告,公眾參與環節,簽名者不是冒簽就是不在應參與的范圍內,公眾參與形同虛設。環評全本公布也有助于這一環節的改善。
不過,《指南》中提到的環評全本公布的例外條例,仍讓陳立雯擔憂。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事項,建設方在征得環保主管部門同意后,可在公開時刪除。陳立雯質疑,這樣的規定是不是會有尋租空間?僅有建設方和主管部門判定是否客觀?是否應該引入第三方參與?
中華環保聯合會督察訴訟部部長馬勇也對此表示擔憂。但是,他認為,諸如公眾熟知的工藝和技術,產生多大的污染量,產生這么大污染物如何處理,這些信息肯定是要公開,而這些信息是公眾監督的重要憑據。文/本報記者 鄒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