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作為現代工業社會最重要的資源之一,被稱為“黑色黃金”,其價格波動不僅影響全球實體經濟的走勢,而且牽扯著各國政府和投資者的神經。
據《經濟日報》3月31日報道,石油價格波動將使2012年全球經濟面臨巨大挑戰。在伊朗石油產量因制裁降低、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石油需求增加、政策作用下市場流動性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油價仍將居高不下,預計2012年平均油價為121美元/桶,高于市場預期10%。按季度看,今年第一季度,國際油價保持堅挺;第二季度,季節性需求減弱將成為制約這一季度最高價格的關鍵因素;第三季度,將會有諸多推高油價的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包括經濟增長率提高、季節性需求增強、對伊朗原油出口制裁的影響完全體現等;第四季度,這些推動因素估計能繼續鞏固油價。
對石油價格的恐懼也可能帶來投資機會。一般而言,恐懼溢價可通過商業和主權實體為未來較大的不確定性尋求緩沖而形成較高庫存(即較高近期需求)而實現。投資者可通過快速反應抓住這一機會,對沖基金最近提高了倉位。截至今年3月初,進入石油ETF的資金自2011年12月15日以來增加了8.2億美元,進入商品指數ETF的基金增加了5.19億美元。盡管也有觀點認為布倫特油價上漲的基本面原因是短期的,但從今年以來油價上漲動力來看,當前高油價環境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盡管期權市場提示國際油價上漲到165美元/桶甚至更高的可能性很低,油價高企引起的需求回落將會促使油價進行自我調整,但原油供應不穩導致的持續高油價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多方面的潛在影響。
首先,油價高企使得燃油價格將會繼續受到支撐。能源價格和食品通脹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這一相關性通過運輸和燃油成本傳導。因此,生物燃油原料,如玉米、大豆、糖、棕櫚油、豆油的價格表現有望優于其他品種。
其次,高油價帶來的汽油價格上漲可能影響到美國經濟復蘇,加重歐洲經濟衰退。對于亞洲國家而言,如果油價維持在120美元/桶之上,降息步伐將會放慢。為緩解高油價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可能會動用財政政策,例如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發放財政補貼,部分亞洲經濟體采取一次性的財政政策。一旦油價沖破150美元/桶,能源和食品價格通脹將會迫使部分經濟體央行尤其是印度、菲律賓和越南央行提高利率。對非洲國家來說,尼日利亞和安哥拉等石油凈出口國的經常賬戶將會由于出口價格升高而擴張。坦桑尼亞、肯尼亞和烏干達由于石油進口規模較大,將面臨高油價壓力。由于大多數非洲經濟體對商品價格高度敏感,貨幣政策很可能會保持緊縮。
再次,外匯市場和利率市場將由此出現波動。對于外匯市場而言,經濟增長不確定性擴大意味著亞洲各央行通過貨幣升值抑制輸入性通脹的可能性降低。但新加坡可能是個例外,在高油價的形勢下,隨著印度尼西亞的通脹形勢嚴重,市場對印尼盧比較為敏感,正好可以做多新加坡元—印尼盧比(SGD-IDR)。在利率市場上,2008年與2011年的市場經歷表明,利率掉期的上漲可能是短暫的,但同時是一個可以抓住的機會。渣打銀行尤其推薦擇機持有印度盧比(INR)1年期隔夜利率掉期。印度的供應風險在上升,但對馬來西亞國債的需求將會較為充分,能夠吸收多余的供給。
最后,將給債券和股票市場帶來影響。在債券市場上,中東地緣政治的緊張對于亞洲和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國而言是個消極因素,但亞洲富產石油的國家和上游企業可能會是贏家。在股票市場,油價一旦突破150美元/桶,亞洲股市市值將會下降23%,新興市場股市會比發達國家股市市值降幅多10%。